他是记者,作家,也是考古人(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钱汉东先生是位作家,现任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读写》杂志社社长、主编和《文汇报》高级记者,徐苹芳兄认为“他是一位极富中华文化传统的文化人”。我和钱汉东先生未曾谋面握手,但神交已久,最近他的新著《钱汉东考古文选》即将出版,来电邀我为之写序。

《钱汉东考古文选》收录42篇文章及附录4篇,总计46篇,图片340余幅,25万字左右。附录4篇是苹芳兄等四人的作品,他根据内容将自己写的42篇编为如下三部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越诸暨,流芳千秋;域外寻宝,意外收获。收集在这《文选》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见诸报端,为世人熟知,其中有些文章,我曾读过,感觉视角与论述均较新鲜,激起过一些思绪,认为是能被内行人视为知己,外行人能读懂的作品。

归为田野考古工作者行列

如果将人的生命比喻为一个乐曲,又将人的职业比喻为乐器的话,那么人的生命这一乐曲往往是以一种职业奏响的,所谓专家是也,有些人却用两种甚或两种以上的乐器奏响他的生命。钱汉东先生的生命属于后者。钱汉东先生是记者,是作家,同时,他又是一位考古人。不少这样的考古人,常常坐在室内,或在书斋里啃些书本,不进田野,研究、研究,写点文章,其中多数的目的,还是充实他自己所从事的那个专业。我们以考古为职业的人,不视其为同行,称之为业余考古者,甚或考古爱好者,加以界别,划为另类。我说钱汉东先生“又是一位考古人”,却不是“这样的考古人”。他是一位将考古视为他从事的作家职业之外的另一职业。同时,在考古中,他既广泛涉足考古学,又有专攻,既研究已发表的资料及论著,又深入田野实地考察遗存。

钱汉东先生涉足的考古学领域相当广泛,上自万年仙人洞,下至清代,其中马家窑蛙纹、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三星堆和“志丹苑”元代石闸,均进入了他的视线,他的专攻则是瓷业考古,且对其中的香炉独钟,发表了《日照香炉中华古瓷香炉文化记忆》这样的专著。同时,据他告我,他为了对瓷业考古作深入的研究,自费考察了宁夏、河南、内蒙古、江西、福建、浙江等22个省市自治区,长年累月,冒着严寒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出入荒山野岭,奔走在祖国大地,以身和心去触摸历史,感受文明,净化了心灵,开阔了心怀,著作出《寻访中华名窑》这样另类的考古调查报告。苹芳兄说:钱先生“走过的古代窑址,比我这个专业工作者都多,他这种执著追求高雅文化的精神,令人钦佩。”我虽不能列为研究瓷业考古的学人,但也有同感,且认为当将钱汉东先生归为田野考古工作者行列。

两度荣获中国冰心散文奖

我说《寻访中华名窑》是另类的考古调查报告,是指这部田野考察报告是用散文形式撰写出来的。钱汉东先生的《寻访中华名窑》,于2005年曾荣获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且于2008年又获中国冰心散文奖。2010年,他还以《日照香炉中华古瓷香炉文化记忆》,再获中国冰心散文奖。钱汉东先生写得一手好散文。他用散文形式写的包括这两部著作在内的考古学论著,不仅保持了论著的考古科学性,还增加了可读性,实现了我提倡的提高前提下的普及,贴近了公众,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钱汉东先生是治学于象牙塔,又是走出了象牙塔的考古学人。我希望我们专事考古学的考古学人,能出现更多的如钱汉东先生这样的考古学人。

钱汉东先生没有在考古学研究与写作上止步。他除了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唤起公众珍爱文物,走进文物保护之外,还以著文、写信和策划纪念著名的陶瓷考古先驱学者陈万里先生等方式,直接投入了文物保护工作。2003年,钱汉东在《新民晚报》发表文章,呼吁加强保护成都青羊宫窑址;去年他又写信给有关负责人,提议建造杨维桢元代文化遗址公园,以保护好元代书画大家杨维桢墓冢。他的这些呼吁,均产生了效果。至于他策划募捐在龙泉窑址为陈万里先生竖铜像、建纪念亭、撰书碑文和立碑表彰这位陶瓷考古先驱之举,也当视为他投入的一项文物保护工作。他的这些举措为文物保护作出了贡献,是我倡导的将考古工作纳入文物保护体制的一位为我推崇的实践者。

基于以上我表述的对钱汉东先生的这些认识,我乐意应他之邀,写成了这个序。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