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华国服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1年5月29日,由河北容城县人民政府、东方国服集团主办的2011(容城)中华国服论坛暨中华国服生产基地落户河北容城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粹苑隆重举行。这标志着历经服饰专家及行业精英十余年努力,凝聚国人殷切期盼的中华国服终于终成正果,隆重登场。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中国国服协会副会长陈元麟以及河北省保定市委、市政府,容城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企业届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国服,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性服饰,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和审美情趣,对于提升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号召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越南的奥黛,印度的纱丽……历史上我国也曾有着悠久的国服演变史。如汉代的汉服、唐朝的唐服、明朝的中装、清朝的旗袍、民国的中山装,这些服装以其浓郁的民族风韵或醒目的国家特点展示了国家的魅力。解放后,中山装也曾被作为国服向世人展示。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新老的更替,“中山装”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偌大一个中国已没有一个属于自己国家特色的服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长期以来,中华国服协会、东方国服集团以传承中华服饰文明为己任,寻求中华古代文明与现代服饰之间的契合点,力求打造出古今贯通、融汇中西,适应中国人穿着的服装款式。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东方国服集团终于完成了中华国服的研制,并向世人推广。

本次中华国服论坛所展示的三大系列60余种国服,是一款全新的国服概念款式,融汇了世界服饰之技法,博采中华56个民族服饰之文明与现代时尚之中,向国人及世界昭示悠久灿烂的华夏传统服饰文明在中国的的发展复兴。充分展示了东方国服以“礼”为魂,以“锦”为材,以“国色”为体的中国国服风采。通过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完美结合,使这些承载了千百年中华服饰文化内涵的艺术极品焕发了生机。

相关阅读:

中山装成外国官服,中国国服建设惹争议

要让“东方国服”成为华夏文明的一种文化符号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