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州举行蒙古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5月31日举办第二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来自该州各县市的19个参赛队120位模特,展示了当地11名服装服饰设计者所设计的204套服装和饰品。

    据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旅游局副局长达瓦加甫介绍,举办是次大赛主要是展示蒙古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蒙古族特色的服装、服饰文化,也为打造博州蒙古族文化与旅游品牌,丰富博州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参赛的设计作品主要分为蒙古族传统服饰、蒙古族现代服饰以及蒙古族行业服装。

    由于蒙古族人生活在高寒环境中,加之长期的游牧生活,需要服装、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蒙古族特别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能让人感到明朗、欢愉;从款式看褒衣博带,既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族宽大厚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类文化的交汇融通,蒙古族服装也在改变,逐渐摆脱民族、地域的限制,也转向款式简洁、符合时代潮流但又不失古朴古韵。由博乐市旅游局选送的叶尔卡服饰代表队的参赛作品,就是将蒙古族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元素有机结合,在蒙古族传统服饰上,利用现代手工艺串珠绣花技法缝制而成的蒙古族现代服饰。 

    “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青色的草原”。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博尔塔拉曾为塞种人的游牧地。元明时期,博尔塔拉为蒙古族游牧地。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元史·列传》亦第一次把这里称为“博落脱儿”。也是今天“博尔塔拉”地名形成的开始。

    1762—1764年,清政府分两次从张家口征调2000名察哈尔蒙古官兵西迁戍边,其中1800余名携眷移驻博尔塔拉、哈布塔海和赛里木湖一带。1771年,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17万之众,东归祖国。在沙俄围追堵截下,只有7万多人回到祖国。其西路默门图一旗约400户3000人被安置在精河一带游牧,隶伊犁将军节制。

    据了解,博州在2010年举办了首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设计大赛。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