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过早脱去御寒衣物 应多吃大蒜
二十四节气的“惊蛰”,也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它从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为惊蛰。”惊蛰是指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在泥土中冬眠昆虫的时候,这时已经进入了仲春。
惊蛰的特点
按照一般的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渐多,平均气温能达到16℃—18℃。虽气候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所以气候变化较大,有时降雨量也不少,突然其来的冷空气亦较强,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乍暖还寒。
惊蛰的养生
此时“春捂”尤为重要
“春困”和“春捂”在这节气里尤为突出和重要。此时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早上醒来比任何一节气都迟,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毛孔和血管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液增多了,而供应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了所谓“春眠不觉晓”的“春困”。此节气冷暖变化无常,因而“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感冒不是在寒冷时容易染上的,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惊蛰里养生不当可伤肝
从祖国医学上说,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老人更要注意身体的保养。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尤其在惊蛰里,属肝病的高发季节。此外,不少的传染病都易流行爆发。
适当多吃韭菜、菠菜、荠菜等
饮食调养上主要是以“春夏养阳”为总体原则,适当多进食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和蔬菜,如韭菜、菠菜、荠菜等。值得一提的是,此节气各种病菌开始活跃,因细菌而感染的疾病增多,大蒜是一种广谱抗菌食品,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常吃大蒜对预防呼吸道和胃肠道有作用。在江南一带,民间还爱以菊花的嫩苗(当地称为“菊花脑”)炒菜和煎汤,对高血压头昏或肝火偏盛食之尤宜,可起到降血压、清肝明目的效果。爱好食鱼生的人,在这段时间里应少食或忌食,以防各类细菌乘虚而入。
春季应早睡早起
南方人历来善以汤水养生,结合这节气多变的特点,在利水祛湿、健脾补益时宜用苋菜头云苓鲫鱼汤;在清热宜肺、防呼吸道疾病时宜用鱼腥草煲猪肺汤;在补中行气、健脾醒胃、防胃寒诸症时宜用春砂仁煲猪扇骨汤;在辅助治疗四肢麻痹、颈背酸痛时宜用老桑枝煲鸡肉汤;预防感冒宜用葱白豆豉葛根汤等。
《黄帝内经》曰: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