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茶

鱼茶即将鱼作“叶”沏成的茶。有人会问,把鱼来泡,那肯定是鱼汤而不是茶汁。当然并不是什么鱼都可以泡茶,而是一种被称作“琴鱼”的才能够经特制成为茶,所以鱼茶就是“琴鱼茶”。

在安徽泾县有一山溪冲击而成的深涧,叫琴溪。这溪涧独产一种小鱼,当地人取名为琴鱼。琴鱼长不过寸,宽嘴,龙须,眼如菜籽,细尾,鳞呈银色。北宋诗人梅尧臣有诗《琴鱼》一首: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吾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差别。

欧阳修在《和梅公议琴鱼》中对琴鱼更是赞不绝口: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重名备好奇。

可见琴鱼虽鲜为人知,却早有佳言传世。

琴鱼捕捞及制作成茶的工艺很特别。每年农历三月三前后,捕鱼人用特制的三角密网,从深涧中将琴鱼捕捞出来。趁着鲜活,马上放入一种特制的沸水中,这水是放入了盐、糖、桂皮和茶叶等调味品、香料熬制而成的汤汁。一俟鱼熟透马上再捞出来,放入篾匾上晾晒去湿,再用木炭文火烘干,制成青黑色的鱼干,这鱼干便就是琴鱼茶的茶叶了。这种鱼干茶叶放在特制的锡罐里,可长期保存不易变型、走味,也更显得珍贵。

值得一提的是,鱼茶绝无腥腻味,这是制茶的香料汤汁把鱼的腥腻味冲掉或压住了。鱼茶冲泡时,不久鱼干便“死而复生”般地头朝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来,如在戏水,颇具观赏性。所以,品赏鱼茶是既过茶福又饱眼福。

由于琴鱼产量极为有限,所以能品到鱼茶的人确实不多。过去,琴鱼作为一种“贡品”,只有皇帝和其左右的人能享用,于是,鱼茶便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不过,朋友,看了以上的介绍,您认为这种鱼茶究竟是应该被称作茶还是应该被称作“速食鱼汤”?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