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如品人生

平生烟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只要有空闲,便喜爱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静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 用玻璃杯沏茶别有一番韵味。透过晶莹透明的杯体,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茶趣。尤其下班之后 ,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静静地观望着眼前杯中的变化,你会发现其乐无穷。观那蒸腾的 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蒙缥缈的雨雾,透过这如烟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 种无际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眼前恍惚会出现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闲梦江南梅 熟时,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那杯中的茶叶更是变幻莫测,朵朵嫩芽,缓缓舒展。或恰如雀舌;或旗(嫩叶)枪(芽尖) 交错;摇曳沉浮,百态千姿,栩栩如生。细心观察,那片片绿芽上竟会看出茸茸细毫,犹如勃 勃生机的春天。举杯品茗,香郁味醇,舌尖稍觉茶韵清苦,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悟到许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当它放 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 己的全部价值。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 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了,而是这杯中之水了。
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 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溶汇交融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从生到死,贡献出自己的毕生, 走完自己人生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在饮茶时很少有 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 间;我们每个人也不必因融合于集体不被人所关注而沮丧,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溶汇交融的过 程中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长青。
进而言之,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多好的茶叶,无论是西子湖畔的龙井 ;还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绝壁上的“大红袍”;还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铁观 音,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为一个人,他的学识 再高,能力再强。不奉献于社会,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不必去追求那所谓的 永恒,追求生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如果为此穷尽一生,岂不是本末倒置。
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涯,殆矣。”我以为,品茶之中所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 是一杯清茶中那种淡淡的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觉乏味。正所谓:过 犹不及。如果穷极逸乐,因一切甘甜已经遍尝,便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就会像浆酒霍肉之徒 ,就算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 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又与品茶 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涩,才能醒脑提神。
唐代刘贞德曾总结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 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 在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 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
一个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 》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之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