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片匣能当公文包(图)


古代名片匣使用者一般都是显贵名流,通常选用红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名木制作
万明
在当今社会交往中,名片被广泛地使用着,特别是与人初次见面时,几乎必不可少。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名片了。
那么,古代的人们用什么来盛装这些名片呢?答案是拜帖匣和名片盒。可别小瞧了这些盒子,它们的制作是相当考究的。
拜帖匣可充公文包
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刘邦引兵过陈留,郦食其“踵军门上谒”。这里所说的“谒”即我们今天呈递的名片。只是那时,纸张尚未发明,名片是用竹木削制的,上面刻着来访者的姓名、籍贯、官职、年龄等内容,专供拜见之用。
时代不同,名片的称谓也各异,从秦汉的“谒”,发展到东汉的“刺”、唐代的“名帖”、宋代的“门状”、明清的“名刺”等,至晚清才普遍使用“名片”一词。明清时期,官员、商贾、文人相互拜访时呈递,叫做行“投刺”之礼。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社会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明清时期拜访投刺之风盛行,于是有了专门盛装名刺(名片)的盒具:拜帖匣,又称拜匣。此物长约一尺,宽仅三四寸,因其长而扁,故曰匣。在拜客、送礼时,拜帖匣不仅可用来放置名帖,还可放置礼封和其他零碎之物,颇有点像现在的公文包。
那时流行“望门投刺”。遇到喜庆佳节,主人可以不必鞍马劳顿,亲自去登门发名帖,而是差遣仆人跑腿。为了显示恭敬,仆人不可以用手拿着名帖四处派送,必须用拜帖匣装好,捧着到各家各户投递。
拜帖匣的使用者一般都是社会上有身份和地位的显贵们,因此拜帖匣的制作也非常考究,通常选用红木,精致者多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名木,大漆镶嵌的拜匣也常见。
拜匣装饰反映主人品味
拜匣的选材及装饰常常能反映出主人的品味,并于细微处体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图二,是一款清代比较常见的红木拜帖匣,长27厘米,宽15.5厘米,高2.5厘米。此匣用整木刳制而成,用料可谓奢侈。紫红面木纹若行云流水,婉细而宁静。盒体简洁素雅,包浆光亮润泽,体现了一种简约的奢华。最为独到的是鱼形铜扣的设计,上下两鱼形铜扣相合,恰成一太极图形;相分,则木匣自然开启,令人称绝。
图三是一款清早期的黄花梨拜帖匣,匣面和四帮都采用黄花梨材质,底板用的却是铁梨木,这样的搭配也有着主人特别的寓意,即所谓的“金邦铁底”,家族永固之意。
到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开埠通商,西风渐近,戴礼帽,执手杖(又称文明棍)成为文明的象征,中国式的大名帖开始小型化,拜帖匣也多弃置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小巧精致的名片盒。
当时广东的牙雕业非常发达,其象牙制品以镂刻精细而著称。如图一,仅名片盒的一面,在亭台楼阁、芭蕉垂柳花树之间,就镌刻了多达29个人物。他们或对酒长吟,或举扇相邀,或凭轩而观,个个眉目清晰,神态生动,俨然一副繁华的市井风俗画。
洁白细腻的象牙名片盒,成为一种时尚产品,不仅畅销内地,甚至流布海外。至今依然可以在欧洲的古玩店里淘到,价格也不贵,一只大约600美元。国内拍卖行情大约在5000-10000元左右。
除流行象牙名片盒外,紫檀、黄杨木、螺钿、玳瑁等材料制作的名片盒,因为精巧雅致,也深受欢迎。
不过,民间更多使用的是织绣的“名片夹”,其色彩绚丽,构图活泼,雅俗共赏。如有的名片夹一面绣着禽鸟在鸡冠花丛下悠闲地漫步,寓意冠上加冠;另一面绣有晚清民国时期流行的摹古金石文字,左上角还绣有标明用途的“名片”二字。这种名片夹也反映了老百姓千百年来朴实的愿望:好好读书,以求取功名。
相关链接:
红木拜帖匣几百元可淘到
拜帖匣、名片盒多做工精到、选材考究,是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时尚品,是一种地位和文化的象征。
相较于明清家具、竹木牙雕,拜帖匣和名片盒均属小物件,存世量比较多,在目前古玩交易市场上价位不高,非常适合普通大众收藏。像一件带完整铜活的红木拜帖匣,在古玩市场六七百元左右就可以淘到。牙雕名片盒,目前在拍卖会上比较多见,价位合适的话,也可以收藏。其他材质雕刻的名片盒,反而相对稀少,这类物件值得关注,其升值潜力较大。
不过,由于收藏名片匣具的人士逐渐增多,精品价位也在不断攀升。2005年,一件精美的清代织绣戏曲故事的名片夹曾拍出1.98万元的价格。2008年,3只估价8000-10000元的清末檀香木、象牙、螺钿名片盒,成交价也高达7.48万元。相信随着人们对古代名片文化的认知和古玩鉴赏水平的提高,精品名片匣具在艺术品市场必将还有不俗表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