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喜欢叹茶(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东人“叹茶”多数是叹早茶。叹早茶的目的主要不在茶上。固然有人一定要喝“山水名茶”,但普通大众只要有茉莉花茶喝就可以了。叹早茶其实是为了填肚子。从前早上吃东西不叫吃早餐,而叫吃早点。叫得很有道理。须知,早餐指早上的饭餐,早点则指早上的点心。在这一点上,前辈平民却又显得很有科学性,令人不得不赞叹其用词的准确性了。

千万不要以现在的标准去评判是“点”还是“餐”!现在我们上茶楼,例如上三品楼、英聚楼——噢,对不起,这些楼还在,却已不是茶楼了,另上一座吧!上得楼来,各种粥品、各种肠粉、各种糕点,好几十种,随便吃几款就肚子圆圆了:这可以叫“餐”。

而从前可不是这样的。听老一辈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跟大人上茶楼,茶楼桌子上连筷子也没有,只有一竹筒小巧的竹叉:所卖的无非虾饺、烧卖、松糕、叉烧包,全是可以用竹叉对付的点心。点心,就是点一点你的心,让你自我安慰说:我今早吃过东西,不饿了。当然,点心吃多了也可以饱,但“叹茶”者目的大多不在谋饱。因此,那时人们上茶楼,除了说“叹茶”外,还“叹番一盅两件”的说法:一盅茶,两件点心,便是“叹”世界了。

一盅两件,物质稀薄,也算“叹”?朋友,别光看物质,茶楼是茶客们信息交流之所,天南地北聊一通,精神就有寄托了。

广东人喜欢“叹茶”。“叹茶”,不是对茶叹气。那“叹”,本来应写成“儃”,古书上有的,意思是享受。广东人说到要享受什么,便会用上这个读“叹”音的词:

我要做先有得食咖,大佬!好似你咁叹世界就好咯。

我都做到瘸晒咯,应份畀我叹番下啦。

你睇你几咁识叹:叹饱饭又去叹酒啰。

说到叹酒,我以为叹茶的母本就是叹酒。这推测的根据是:喝酒的历史比喝茶的长,从渊源看,就应该是先“叹”酒后“叹”茶。叹酒叹惯了,兴趣转移到茶后,便发现茶一样可“叹”。

不过,“叹茶”对于“叹酒”来说,已经有点质的变异了。“叹酒”,享受的对象真的是酒;而“叹茶”享受的对象并不是茶本身。如果按语言学家的训示,要“科学地”说清“所指”,则“叹茶”就应该说成是:至茶肆(或进茶居,或上茶楼)去享受一番。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