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具,酒与历史文化的承载
酒具,用来饮酒的器具。有了它,酒在进入我们的胃肠之前,才有了诗意的停泊,才有了量定的情谊,才有了“感情深一口闷”和“感情浅舔一舔”的席间俗语,才有了“茂林修竹”和“曲水流觞”的兰亭雅事。

液化的酒,始终是会挥发的,而固化的酒具,却可以长久地保存于世,直射出风云的变幻,时代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酒具,才是酒文化最原始的载体。一个地方的酒文化是否繁荣,从很大一个方面来说,是看这座城市能否系统地向世人展示酒文化延续的历史画卷。而宜宾,仅靠酒具,就能做到。
2009年,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内第一批考古发掘工作结束,专家确定,在此次考古中,新发现的叫化岩遗址的年代应该在距今4700-5000之年间。而在此次考古当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一个陶制酒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该酒具的发现将使宜宾酒历史往前再推1000多年。
在内宜高速公路宜宾出口处,有一座高9.9米的古色古香的酒鼎,名为‘古爵新韵’,这就是好客的宜宾人敬给来宾的第一杯酒。而该酒鼎,就是以在宜宾出土的战国时代青铜酒樽为范本而制造的。青铜酒具那种凝重、雄伟、奇特的造型,正是喝酒者崇高地位的象征。
近年来,考古专家从宜宾汉代墓葬和窖藏中出土了大批铜制器皿,有罍、壶、勺等,造型讲究,纹饰精美,还有为数众多的陶制酒具。由此证明,在汉代的宜宾,酒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宋时代,是宜宾酒具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时富足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促进了酒业的大发展,人们不仅品评酒的质量好坏.而且还重视酒器的美观。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深爱戎州好酒。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喝酒时所用的是玉杯。
2001年宜宾县隆兴乡古墓葬中出土有孔雀绿釉釉下黑花人物纹梅瓶与银制酒壶一把。经考证,这件元代磁州窑(今河北省磁县)孔雀绿釉釉下黑花人物纹梅瓶,通体施孔雀羽毛般艳丽的釉水,釉下用黑彩在肩部绘卷草菊花纹一周,腹部用黑彩绘三个菱型开光图案,分别描绘妇女劳作、农夫在休闲、玉兔口含青草回首张望的情景。整个梅瓶纹饰富丽繁密,线条活泼流畅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古人据其口小仅能插一梅枝而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梅瓶,是古代最为有名的酒具之一。
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酒器的提高时期。酒具在明清时期也就有了较前代更为先进更为发达的条件。如2002年出土于宜宾县横江镇石城山丰收村古墓葬的公道杯便是其中一例。这只明代万历景德镇窑青花诗文公道杯,造型为仰钟撇口型,杯底有一漏孔,杯中塑一老人站像,老人双手合抱于胸前,神情秉然,栩栩如生,俨然一主持公道之人。杯外壁用苍劲有力的书法写有38字的诗文,诗文的大意是说,酒斟满了就得不到饮用就会漏去,酒斟半杯才能饮用不会漏去,人不能过于的贪婪,否则,将得不偿失。
民国时期,宜宾的酒具也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现宜宾市博物馆内,还藏有“利川永”糟房老板邓子均之子捐赠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五粮液酒瓶。该酒瓶为简形折肩陶酒罐,罐体上大下小,约呈梯形,小口,棕色。高16.5厘米,口沿略外卷,口已残,内径1.5厘米。斜折肩,径8.2厘米,底径7.1厘米。容量为1市斤。粘土烧制而成。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利川永”糟房所产五粮液酒,以此陶罐盛装出售。
而现在,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宜宾酒具早已发展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高矮不等,色彩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造型精美且具有独特的地域酒文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