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服衣箱之第一件——富贵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为衣箱中第一件,它虽名为“富贵”,但却是一件极其难看、专供穷酸乞丐所穿的破衣服。于黑破褶上,满缀杂色碎绸块,形容衣服之破蔽。服此者虽暂时贫困,后必荣显。如《状元谱》陈大官如是。

这是戏曲舞台上扮演最贫困的穷人穿的服装,又称穷衣。传统的戏曲服装把它看作最吉祥的服装,列入头一件服装,放在衣箱的最上面。实际用意,是把这件最破旧、最不值钱的服装放在上面,以保护箱子下面绣金、绣银的珍贵服装。

在传统戏曲剧目中有这样的规律,凡是开始穿此衣的剧中人,结尾时大多是金榜题名、显达富贵,故称富贵衣。因此,过去演出团体总把这件富贵衣看作是吉祥的预兆。比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落魄后被赶出妓院时,穿富贵衣。《棒打薄情郎》中的莫稽,先穿富贵衣,后来得中状元,成为钦差八府巡按。《红鬃烈马》中《彩楼配》一折,薛平贵也是先穿富贵衣,后来才得唐室天下,作了皇帝。

旧戏箱分为大衣箱、二衣箱、盔头箱(行内称帽儿箱)和旗把箱。凡演员登场时,所有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手中拿的,应用的一切物品,都分置在这四个箱子里。

虽然这四个衣箱各有用途,性质一样重要,但大衣箱里装的是文、武演员最必需、最重要的行头,如蟒袍、褶子、开氅、官衣、帔、裙等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件极奇特有趣而又含义深刻、列在众行头之首的 “富贵衣”。

按旧例,富贵衣一定要放在大衣箱的最上层。那么,何以用这样一件破衣服做全副行头的领袖呢?因为旧戏中穿这种衣服的人多半是先贫后富,不是中了状元,就是做了高官,最后成了大富大贵。把它置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其用意是勉励后进的人知耻而上进,告诉世人贫穷是暂时的,穷人经过努力奋斗也可以成为富人,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在开演前,大衣箱的箱倌整理检点各种行头以便应用时,必先检出这件富贵衣毕恭毕敬地折叠好,贡与戏园后台神像前。一是表示对他的敬奉,一是借富贵之意取吉利。

旧时写剧本的编剧和制作行头的剪缝多为穷人,他们最早提议将富贵衣放在大衣箱的最上层,意在藐视权贵,敢于把一切真正的富人、贵人统统压在下面,替穷文人们出气,以达到心理平衡。

富贵衣的样式与褶子衣大体相同,但它的满身遍缀方、圆、长、尖各种颜色的补丁,以示衣服的破旧。早期是用青布做的,但随着戏曲不断发展,也为了让戏剧更有观赏性,富贵衣的质地也越来越考究,后改为青缎或青绉,上面的补丁也被艺术化而采用了更加鲜艳的绸布块。因而也越来越脱离了最初穿这种衣服的穷人、乞丐本色。

旧剧中穿“靴”的角色,大多为富人或官宦。因而,为了与富贵衣相称,旧戏中还有一个旧例,那就是凡穿富贵衣的,脚下必穿“蝠字履”,而绝对不能穿官靴。

富贵衣曾在许多戏剧中出现,如《鱼肠剑》中“吹萧乞食”的伍子胥,当时他是标准的乞丐,因而穿的是富贵衣。《琼林宴》中的范仲禹也穿富贵衣,他虽不是乞丐,但因他寻找不着妻子,踯躅途中,且得了疯病,以致衣衫褴褛。《击鼓骂曹》中的祢衡,在唱罢“我把蓝衫来脱掉”一句后,他的褶子衣里也是富贵衣。按剧情来讲,他是存心穿得不雅,让曹操不快,从他的唱词“破衣蹒跚摆摆摇”,可以知道他穿富贵衣是最恰当的。

但后来,也有将以上三出戏加以改革而不穿富贵衣了,如在《鱼肠剑》终场时,伍子胥穿的是蓝褶子,《琼林宴》中的范仲禹改穿了黑褶子,而《击鼓骂曹》中的祢衡却是穿蓝褶子内衬黑褶子。

责任编辑:慧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