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传统程式化形态的粤剧戏服

粤剧戏服
粤剧服装的分类
戏曲服装是经过长时期的实践,改良后而形成现今传统程式化的形态。传统京剧的服装可分为:蟒、*、褶、帔、衣五种。粤剧服装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材自京剧的,它的分类有蟒、*、褶子、开氅、官衣、帔及衣七种。其实与京剧分类并没有太大不同,只是京剧将“开氅”归入“帔”类;将“官衣”归入“衣”类而已。现
各类粤剧戏服的特色
一、蟒
据《辞源》所记:“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满清则官无大小,凡遇典礼,皆着此袍,地蓝色或石青,全身以金线绣蟒,自公侯至七品官,蟒数自八至五,以次递降,俗称‘花衣’,又称‘蟒服’。”可见戏班中的蟒袍是取材自朝廷的官礼服的。穿蟒的多是戏曲中的帝王、将相、后妃、大臣等高贵身份人物通用的礼服。特别是于礼宴、朝会、大典、理案等场合穿着,以示庄重严肃。蟒的种类还有“加官蟒”、“改良蟒”等。蟒的式样是:齐肩、圆领、右衽、大襟、大袖、带水袖、袍长及足、腋下开*至底襟、袖根下衬有与袍不同颜色的阔边,叫“摆”;唐朝时称“燕尾”,明朝时叫“插摆”,配有“玉带”,又名“角带”。蟒的纹样多是在袍前后襟下部绣有海水、江崖,包括弯立水、直立水、立卧三江水、立卧五江水等纹式。男蟒全身绣龙,包括团龙、行龙、大龙,或祥云等。女蟒略短,绣龙或凤图,下裳配裙子及飘带,为后妃等穿。
色彩方面主要是用十种纯色,包括上五色:皇帝、后妃穿黄色,元帅穿红色,将军及忠臣穿绿色,老臣及小将穿白色,刚烈性格人物穿黑色。至于下五色(详见后)的蟒则多是一般大臣穿着。
二、铠*
即古代将士通用的铠甲,又称为“甲”。是所有戏曲中武将常用的战袍。分“大*”、“*仔”、“改良*”等。亦有人用“扣”字代替“*”字。它的式样是:圆领、围*领、紧袖口、*身分前后两片,长至足部,前片中部略宽,称“*肚”,*肚上绣虎头形谓之“武*肚”;只绣一般花纹的谓之“文*肚”。但现今粤剧已无此分别了。双腿的两侧各有一块保护腿部的“*腿”,京剧称“*牌子”。背部有“背虎壳”,上插三角形*旗四支,早期曾有插六支旗,亦有四方形的*旗,后只有三角形*旗,旗的颜色是与*相同,旗内多绣祥纹或龙纹。*旗即是“令旗”,是将>帅重要象征之一。插旗的方式是将旗插在背虎壳上而向外扩散,因而给人有威武的感觉。有些*有“护心镜”在胸前。而不用*旗的称“软*”。*的纹样多用鱼鳞纹或丁字纹,以模仿真甲上的甲片。而色彩是与蟒袍一样,有正五色(详见后)及间五色(详见后)的*。
三、帔
粤剧又称“帔风”。《辞源》:“披之肩背、不及下也。”帔主要是帝王、后妃、达官贵人、富户人物家居场合所穿的便服。它的式样是对襟、直领、阔袖、带水袖、左右胯下开裾。男帔长及足,女帔则稍短。帔上绣的纹样则很多,例如皇帝用团龙、后妃用团凤,其他人物视乎年龄身份,用团花、团寿、枝子花、鹤、蝴蝶、鹿等纹样。而色彩主要是红、黄、蓝、紫、粉红等色。皇帝后妃用黄;状元、新婚、喜庆用红;其他人等没有严格规定。
四、褶子
粤剧又叫“海青”、“斜领长衫”或“道袍”。《辞源》:“戏装之外服,男女均有。”褶子是剧中广泛被使用的便服,无论文人武将、平民百姓都可以穿着。
它的式样是大襟右衽、斜领、褶身长及足、胯下有开*、身宽、带水袖。女式褶为对襟、小圆立领、身长略短。褶子上的纹样有两类:有花纹绣在褶上称“花褶子”,如一般文武生、小生、青年、旦角等用。全件没有绣花的称“素褶子”,如老年人穿的深色素褶。而武丑、侠士等则不用花卉,而用飞禽作纹饰。色彩方面,花褶子有用正五色及间五色。素褶子则多用红、蓝、黑、古铜等色。
五、开氅
粤剧又称“海长”。《辞源》:“析羽为裘也、旌旗之属,氅本为〓鸟毛,故多以鸟羽为之。”《辞海》:“〓鸟之羽毛,汉晋间有用以制衣服,叫鹤氅。”开氅本是京剧中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所穿的便服,早期粤剧亦是作便服穿。但近期粤剧中,亦有用于礼仪宴会等场合,当礼服用。一般无官职者不能穿。它的式样是大斜襟、大领、氅长及足,与海青相似,但袖比海青大,肋下有摆、有缘饰,但腰不用玉带。纹样主要有狮、虎、豹、麒麟、仙鹤、飞燕、鹰,亦有团花、八宝等。而现今的海长比海青多四柱花。色彩方面主要是红、黄、紫、绿、白及黑。
六、官衣
粤剧又叫“圆领”或“补子”。官衣是文武百官办理公事时所穿的官服。式样是盘领、大袖、带水袖,形制与蟒相似,但不绣团龙,和下身不绣江崖海水纹样。
有肋摆、挂玉带,胸背各绣一正方形图样,以区别文、武官及官阶之高低,此即谓之“补子”。官衣的纹样主要是胸背上的补子图案。现今的补子全是采用清朝的官补制度: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都是用犀牛、九品用海马。但现今粤剧中的官衣并不理会所用的补子是否是正确的官阶,而形成程式化的作用,观众看见有仙鹤补子的便知是文官,见麒麟补子的便知是武官了。况且没有一出粤剧需要六、七个官同时穿官衣排班的。所以粤剧官衣上的补子已成为饰纹的作用多,而用以区分官阶的作用渐少了。现今亦有用旭日海水图案作补子的,但比较少见。
妇女也有官衣,但极少用。至于色彩方面,多用紫、红、蓝、古铜、黑等色,而应是紫官袍地位最高、红次之、黑最低。但现今粤剧甚少理会官袍上颜色的区分,及颜色与补子的配合了,一品绣仙鹤的官袍应是紫或红色的袍,但现在仙鹤配蓝袍也没有人理会了。
七、衣
无论是京剧或粤剧,“衣”是式样最繁,所包括的种类也是最多的。凡不入上述六类的各式人等所穿的服装,均可归入此类。上自公主、皇族人员,下至宦官、
兵卒、〓役、堂倌、书僮、平民、和尚、道士等都可穿用这类服装。因为各种“衣”的式样和纹样都不同,所以不能具体归纳出“衣”类互相共通的式样或纹饰。“衣”大致上有:宫衣、太监衣、快衣、箭衣(粤剧称“坐马”)、黑鬼衣、八卦衣、法衣、袈裟、马褂、茶衣、上下手衣、兵衣、旗装等。
以上是粤剧服装七大类别,经过长时间的程式化习惯后,可以不分朝代、不分时间、季节使用。但剧中各角色身份、地位不同的人物在服饰及颜色分别方面,却是非常严谨,不能穿错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