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鎏金熊足铜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规格:通高41厘米 Total Height 41cm

出处: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东汉 Ea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铜器

功用类型:酒具

栏目关键词: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故宫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Beijing

主题词或关键词:樽

辅助分类项:酒具

中文名称:鎏金熊足铜樽

介绍

东汉青铜珍品

此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传世珍品。樽下承盘。樽的形制如常制,圆筒形,通体鎏金。樽腹中腰饰凸弦纹三道并附对称兽面衔环,三熊状立足。承盘较浅,通体鎏金,三熊状盘足。樽、盘之熊,遍体镶嵌圆形或水滴形红、绿宝石,犹如花斑。

自名“承旋”

承盘上有铭文“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证明这是建武年间蜀郡工匠制作的御用酒器,当时称之为“承旋”。此樽装饰异常富丽,黄灿灿的通体鎏金,配上光彩夺目的红、绿宝石,显得非常豪华高贵。

铜酒樽既可盛酒,又能温酒

樽,是“尊”字加木字旁,表明樽应为漆木器。当然也有人把某些铜器叫做樽。木漆酒樽主要是用于盛酒,而铜酒樽除盛酒之外,还用于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有铭文“铜温酒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东汉鎏金熊足铜樽,樽下带承盘,自铭为“承旋”。据《说文》说,“镟,圜炉也”,即圆形炉子。这些皆可证明铜樽具有温酒之功能。

光武帝的陵园

东汉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精美酒器不多,这可能跟汉末盛行薄葬和东汉大墓多没发掘或多被盗掘有关。目前东汉帝陵多发现于洛阳地区,规模最大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陵,俗称刘秀坟。刘秀陵墓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白合乡铁谢村西南。其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松柏葱郁。陵园中矗立着一座周长约四百八十七米,高约十五米的巨大土丘,传即刘秀的墓冢。墓冢上下及四周现存古柏约一千五百棵,相传植于唐代。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祠,祠院内保存有宋代开宝元年(793年)“新修后光武帝庙碑”一通。高4米,宽1.34米,厚0.4米,计十九行,约四十五字,由宋太中大夫苏德祥撰写,碑文内容是歌颂光武帝由南阳起兵,决昆阳之战,扳邯郸之垒,定都洛阳等功绩。祠前通道旁原有两排古柏二十八株,各有名讳,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安社稷的二十八位功臣宿将,可惜今已残缺不全。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