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毁”文物,乾隆皇帝化身“点赞狂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院庆大展“石渠宝笈特展”日前拉开帷幕,本次为期两个月的“石渠宝笈特展”,除了大家都想一睹芳容的《清明上河图》,还抖落出了许多压箱底的重量级展品。

 

  然而,能整理出这么多珍贵展品,首先要感谢收藏爱好者乾隆皇帝。不过,乾隆帝在收藏文物的时候,也没少干“破坏”文物的事,比如完全没有眼力见儿地在艺术品上胡乱排版自己的印章和笔墨等。现在,就带大家看看乾隆皇帝最爱的几大一秒钟“毁”文物的方法。

 

  1000多方印章随便盖

 

  中国画一向讲究留白,要的就是那种不说破的朦胧美。为了不破坏画面的美感,画上很少题字,即便有也只是简单的几个小字,再加上姓名落款。钤印就更讲究了,宜少不宜多,钤印的位置也要仔细考虑,以烘托书法或绘画作品的美感为主。

 

  但是乾隆皇帝可不管这些,只要是他喜欢的,统统都盖上了他的大印章。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个。

 

  比如元代赵孟頫的《水村图》,右上角十分扎眼的就是一方“乾隆御览之宝”。光有印还不够,旁边一串绵延整幅画卷的题字也是乾隆的御笔哦!还有《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空白处也无一幸免地被乾隆写了字。幸亏乾隆皇帝的文物鉴赏水平不是很高,这幅被他乱涂乱写的作品并非真迹,而是仿作……

 

  拉着爱卿们一起题字

 

  不光是画,乾隆皇帝还很喜欢书法。比如这次和《清明上河图》一起展览的《伯远帖》。五方醒目的大印全是乾隆皇帝的印章。右边的“江左风华”也是乾隆的题字。其他的题字是乾隆以及大臣们的作品,真正的王珣的真迹只有一小片。

 

  不过最夸张的还要属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不仅盖满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等大印章,写满了字,还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写了个“神”字在中间。

 

  玉器上直接刻上字

 

  书法字画之类的还可以直接题字作诗,玉器、瓷器、木器等材料就没办法了。不过乾隆皇帝没条件也要创造了条件,在一批玉器、瓷器上也留下了大名。

 

  比如一个北宋汝窑的青瓷盘,盘底刻着乾隆的诗:“盘子径五寸,如规口面圆,出陶无髻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定迹局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

 

  新石器时期的玉版也被乾隆皇帝题诗刻字,还配上了底座变成屏风的样式……请问您问过玉的意见吗?

 

  还有周代的圭,乾隆皇帝不认识,以为是尺子,照样写了首诗刻上去:“周尺还赢一尺余,对之疑对鞠躬,如辟邪那有邪堪辟,阅古因之缅古初。乾隆戊子新春御题。”

 

  这些真迹既然已经如此了,建议大家在观赏时自行脑补,将题字、印章这些乾隆帝发的“弹幕”关掉,找找原作的感觉。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