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遗“砖雕技艺”正在失而复得

一度失传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清徐砖雕技艺正在失而复得。当地的“砖雕传习所”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加入,近年来已小有规模。

“砖雕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山西清徐砖雕传承人杨宗新说,它比木雕和石雕工序更多更复杂。比如和成泥做砖坯,要经过入窑、出窑以及烧窑等多道工序。

据了解,砖雕从原料的选取到全部工序完成要经过十二个步骤、三十多个环节,每个步骤和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虽然工艺复杂,砖雕仍是中国民居的主要装饰之一,它不仅对整座建筑起着点题作用,也体现着户主的身份和意趣爱好,载负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

据介绍,山西砖雕的大量运用与晋商的崛起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山西境内建造宅院、寺观蔚然成风,脊领、影壁、花墙、门楼等砖雕工艺品的市场需求量极大,这客观上促进了山西民居砖雕的发展。从上世纪初开始,曾经辉煌的山西砖雕艺术随着晋商的没落而沉寂。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后,砖雕制作成本不断增加,市场大幅萎缩。另外,受国家不允许烧砖用土政策影响,砖雕行业持续亏损,人才不断流失。

“现在传承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市场萎缩”,杨宗新认为,这个手艺年轻人不学,因为学了也没市场。

在几乎所有人都对砖雕传承失去信心时,从小就喜欢砖雕艺术的清徐企业家韩永胜站了出来。他顶着众人的反对,投资建起了一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传习所”,与老艺人杨宗新一起开始了对砖雕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从小看见古建筑上的砖雕就特别喜爱,后来砖雕艺术一度失传,觉得特别可惜。2005年砖雕申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从那时我就开始了对这门技艺的挖掘整理。通过老一代技艺人的口传面授,培养了一批小徒弟,终于把它传承了下来。”韩永胜说。

老艺人杨宗新表示,要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主要还靠走市场化道路。近来他正筹划着建立一座砖雕文化产业园,以此来带动当地旅游,让更多的人知道砖雕,推动这门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