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学者危言“文化趋同” 呼吁“非遗”创新

前晚,华师文学院教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成员陈建宪作客该校“百年求索·名师讲坛”时称,民族文化日趋雷同是人类文明危险征兆。

陈建宪从一个民族的礼仪传统、舞蹈音乐、节日祭祀、工艺技术等民族智慧方面引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他还通过放映阿拉伯音乐“木卡姆”、蒙古长调等不同民族的乐器演奏视频,展示了各民族独特的文明内涵。

令人堪忧的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人类多样化文明正向单极化发展。陈建宪指出,正如人们的衣着打扮越来越相似,如今政治、军事上强势的国家更容易甚至刻意去同化其他较弱国家的文明,因此各民族原本风格独具的文化渐渐变得雷同单一。在他看来,这对人类文明发展来说是一个危险的征兆。

他引用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话“在未来,各国会以文明为标准衡量自己的朋友和敌人”,指出意识形态会使人分开,而文明则使人走到一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使一个民族更具认同感和荣誉感,正如中国“炎黄子孙”的传说会唤起国人的归属感。陈建宪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导致了大规模的文化“寻根”热潮,能促使民族民间文化持有者从新角度思考自己所持文化的价值,并在当代条件下进行“基因重组”,从而为当代生活服务。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对我们没用,而是我们没能创新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和当代生活紧密嫁接。”陈建宪说。而所谓创新,他认为将传统神话改编成动画等都是很好的形式。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