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利用文物资源 助力河南开封旅游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河南开封作为一座古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特别是丰厚的文物资源,为开封市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少专家认为,发挥开封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文化文物资源广博的优势,突出开封特色,是全力打造开封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开封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开封市始终重视文物保护、维修和利用工作,经过多年努力,现有刘青霞故居、铁塔、延庆观、开封城墙等10处“国保”,龙亭、禹王台、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朱仙镇岳飞庙等11处“省保”对外开放。各文物开放单位还深挖文物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物展示内容,有效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开封市还高度注重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十一五”期间,开封市对开封城墙、繁塔、禹王台、新郑门遗址、龙亭等文保单位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维护了历史风貌。截至2011年年底,开封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共修缮开封城墙外墙体5400余米,内墙护坡2600余米,修建城墙绿地公园长度约占城墙全长的30%;2008年以来,为解决延庆观建筑基础问题,实施了延庆观玉皇阁顶升工程,共投资630万元,顶升建筑3.1米,确保了文物安全;2009年,启动了繁塔——禹王台风景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大宋文化博物馆·开封“城摞城”新郑门遗址的发掘展示、环境整治工程亦于今年2月启动;2012年,延庆观防雷工程顺利竣工。通过一系列文物保护项目,有效保护了文物,明显改善了开封市文物周边的历史风貌和居民生活条件,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文物保护工程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从2007年至2012年,开封市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发现和抢救了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填补了不可移动文物在部分领域的空白。普查期间,各级财政投入普查经费249万元,公布了69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为各级文保单位,挂牌保护70处不可移动文物,还先后投入120.5万元对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维修和保护。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启动后,开封市相继开展了汴河遗址实地调查、遗产点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开封市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开封市北宋东京城遗址(包括铁塔、繁塔、延庆观、相国寺等文物点)和汴河遗址北宋东京城段进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续列入项目”名单。
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开封市还加大了文保单位的申报公布力度。近年来,开封市有93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新增“国保”6处,“省保”21处,“市保”12处,“县保”54处。
随着开封市对文物资源依法保护和利用力度的不断加大,文物景点开始在开封旅游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文物景点中精彩的特色文化展示,也给广大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效地提升了开封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