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龙门古镇龙门庙会:历史悠久魅力无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富阳龙门古镇历史悠久,自北宋起至今已有1000余年,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较完整地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群,为江南所罕见。古镇民风淳朴,风俗独突,是我国传统的宗族文化传承体系的典型山乡古镇。

龙门也是孙权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全镇现在有2600余户共7000余人口,其中90%为孙姓,是东吴大帝孙权的后裔。农历九月初一的龙门庙会历史悠久,长盛不衰,集中展示了富有江南特色的民俗传统。庙会期间,全国各地商贩云集龙门,热闹非凡。

2008年,龙门古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龙门九月初一庙会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庙会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

龙门九月初一庙会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是一份活的“民俗文化标本”。北宋初年(公元980年),孙权第26世孙匡公之子孙忠从东梓关迁至龙门(时年46岁),自称二一居士,他父亲孙劻为龙门第一始祖。孙忠生有两个儿子孙治和孙洽,孙治的大部分后裔居住在诸暨,龙门孙氏大部分都是孙洽的后裔。孙洽生余庆,余庆生裕,裕生景纯,三代都在朝中做官。洽公到了晚年与儿子孙余庆,为先祖孙钟(孙权祖父)建造香火堂家庙之事,与儿孙商量后同意洽公意见,选址建造了香火堂(即孙处士祠)。洽公谢世后,余庆公也已晚年。余庆与孙裕商量后在龙门村北面水口山脚建起“荫公天子庙”。余庆公疾劳谢世,孙裕为完成祖父与家父的心愿,决定为“香火堂”“荫公天子庙”择日圆梁。孙裕想,吴大帝孙权建都南京是在九月,祖父与家父出生也在九月,后经风水先生择日,农历九月初一圆梁,庙会由此而来。

孙氏家族子孙繁衍生息,至今已达千余年,现已65世。龙门古镇内拥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群,厅堂楼阁、古塔、牌坊、古桥、古寺庙到处可见。龙门孙氏家族人丁兴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纪念孙钟及东吴大帝孙权,逐渐演化成龙门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当地自然条件、生产生活、经济特征和文化发展状况相对应的民俗活动。

现在,龙门庙会主要由每一年的三十岁同年集体发起举办,属集体传承,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中断,1981年开始恢复。2004年,随着龙门古镇实施保护性开发以来,龙门古镇的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九月初一庙会已成为每年龙门民俗风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庙会活动内容更趋丰富。

庙会内容丰富,文商并举发展

与农耕文明相伴的龙门庙会,作为乡村传统文化的集中展演,作为一种通过仪礼和群体性的地方庆典,在龙门百姓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给人新的能量,给村落新的荣光。龙门庙会对传统宗教祭仪、民间游艺以及戏曲表演艺术、饮食文化等的维护、保存、提升、发扬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庙会期间,古时有三处以上祠堂和庙宇日夜演戏,人们拜菩萨、拜祖宗,大办宴席,大做善事。旧时庙会主要由各种会社和同年会承办。自土改以后,以会田为基础的各种会社自行消失。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同年会越来越红火,入会会员扩大到女性。

庙会活动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聚亲访友活动,家家以客人多为荣;第二类民间文化活动,以唱大戏为主,兼及各种民间文艺活动;第三类商贸活动,方圆几百里的商贩纷纷聚集在龙门,开展物资交流活动;第四类活动是会同年,三十岁同年会、五十岁同年会、六十岁同年会在庙会期间聚集,三十同年集资演三天三夜戏,五十以上同年捐资修桥铺路做善事。

龙门庙会已有千年的传承历史,历经由祭祀产生庙市,转而成为文商并举的庙会活动,其核心内容始终不变,有较强的生命力。庙会期间,家家以客人多为荣,远近村民纷纷奔赴龙门,各地商贩纷纷前来赶集,群众的参与度相当高。庙会活动成为孙氏家族主动连接社会各界的桥梁,为孙氏家族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时节转型,非遗文化新生

然而,这项传统民间活动的也有一些陋习与弊端,村民因过节经济不堪负重。2011年,通过民意调查,全镇四个村赞成取消庙会的农户占了90%。根据民意调查结果,龙门古镇村民不再搞集资做戏、收费摆摊等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民俗风情节、运动节,"三十岁同年会"的慈善活动。倡导传统“九月初一”奉献爱心,热心公益的民间传统文化精髓,使古镇“义门”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不断传承更新。

2012年的龙门古镇民俗风情节已于9月28日开始,并将延续到10月23日。今年龙门古镇民俗风情节立足于“大龙门”视角,全景展现以龙门古镇为核心,龙门山、龙门寺和龙门客栈三点为外延的龙门特色民俗风情和旅游文化资源。以掏牛锅品牛菜、三国后裔再聚龙门、三国文化休闲庙会和“千年迷镇”风情寻宝大会四大活动为主干,突出三国文化、龙门美食、民俗风情、运动休闲四大元素,将活动开幕、风情体验、古镇旅游新品发布(龙门掏牛锅)三者合而为一,风味十足,雅俗共赏。龙门古镇将完美糅合古典与现代,呈现火热节日氛围,营造属于龙门的“风土”、“风味”与“风情”,焕发别样生机。

这是一次传统时节转型提升的尝试。转型后的龙门庙会作为龙门民俗风情节的重要内容存在。在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下,龙门庙会成为打造龙门民俗风情节的重要看点。庙会活动引入了众多民族民间传统项目和优秀民间艺术家的积极参与,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渐增大。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