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热不是坏事要看怎么做

昨天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了一场中外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赵少华,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介绍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对于眼下各地兴起的申遗热潮,赵少华认为,这并不是坏事。

世界文化遗产数量世界第三

目前,中国各地涌现申遗浪潮,比如最近的“十大名楼申遗”,引来不少争议。

“世界遗产的申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契机,对于遗产保护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现在出现申遗热,我想不是坏事,只是怎么来做。”赵少华认为,“申遗”绝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是在切实保护和管理好世界遗产的前提之下,充分地发挥世界遗产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他介绍,今年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全国世界遗产的总数达到了43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就有30项,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未来要继续健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法规、保障的机制、专家的咨询机制、预警的系统,规范展示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利用的质量和水平,将世界的文化遗产传承好、保护好。

今年国产影片市场份额下降

今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签署了谅解备忘录。田进介绍,协议签署之后,美国影片的进口数量和分账比例都有了大幅度提升,给美国电影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给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今年1~10月底,国产故事片已经生产了638部,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32.72亿人民币,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票房收入,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比增长了40%。但是,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只有41.4%,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多年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受到了动摇。

文化体制改革,近30万人事业身份注销

发布会上,孙志军介绍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情况。

他表示,文化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是以政府财政保障,主要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而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一旦转企改制以后,就不再叫事业单位了,而是独立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国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已核销6900多家事业单位,注销近30万人的事业身份。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