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中的爨底下村 感受秋末的颜色
爨底下村保存着完好的古村风貌,建筑群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天高云淡,秋风拂面。车子一路向西直奔京西古村爨底下!一路之上欢歌笑语心情大好,车子在盘山公路上越爬越高,放眼望去山间满目的绿色中夹杂着片片红色的枫叶,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名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晌午时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村外的停车场载满了来游玩的小轿车。令人欣喜的是这其中也有不少同行的座驾!在这偏离城市喧闹的遥远山村,真是感到无比的亲切,看来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滋滋享受是不受职业限制的。只要你有一双慧眼,就会发现处处都是人间仙境。
古香古色的小村儿,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有吸引力,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明清小四合院,而且家家都别有洞天。山里石头多,所以房子多是用石头垒起。格局 仿造北京四合院。格子窗,睡大炕,还有许多的红红火火的辣椒,金黄色玉米,串在院子里头,喜庆,乡野,小资们喜欢的格调都有了。
我们不辞辛苦的走过几家院落之后,就发现肚子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于是大家寻找了一处地势较高的人家准备吃午饭,小院的老板是个唐山人,很会做 生意。一句地道的老北京问候“吃了吗”?巧妙的把我们引领进了他家的小院儿。猪肉炖粉条,闷稣鱼,红烧豆腐,凉拌野菜,清蒸南瓜外加红豆饭不到十分钟菜就 上桌儿了。呵呵……一阵“风卷残云”过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杯泛着清香、略带苦涩的黄芪茶。饭也吃了、茶也品了,一行三人继续寻古探幽,我惊奇的发现 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巨变,这个小山村却依旧保持着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原始风貌。传统的四合院与崎岖的山势相融一章,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小村庄在骄 阳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我们一家家地访、一户户的串。感觉最有特点的就是地主家的院落了,明显的是高墙大院,错落有致、甚是气派。坐在宽大威严的明式木 椅上我不禁想起了葛优那句经典的台词: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呵呵………一路走来发现村中小四合院的墙上到处都留下了古代文人骚客的气息,这其中也见不少文 革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和口号。
站在爨底下村头的关帝庙前,迎着阵阵微凉的秋风俯视整个爨底下村,我不禁感叹小小的一个村落却如此的容纳百川实属难得。下得山来一股浓浓的香味 强烈的刺激着我的味觉神经,定睛一看原来是村民们正在路边架起干柴烤玉米呢,阵阵略带焦糊的玉米香味伴随着秋风飘荡在整个山村里,禁不住诱惑的我们也买来 了几个,一口咬下去,就是一个字:香!不知不觉中太阳下山了,阵阵寒风让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这个小村庄踏上了归途,还是那条盘山路,还是满目的绿色,还 是一行三人,但是我想在经历了古村岁月的洗礼过后回去的定是三个心境不一样的人了。过了斋堂我就赶忙准备好了相机,只因来时的路上我就看见了一座屹立在群 山之中的铁路桥,我想为它拍张照片,因为它破破烂烂的样子很是吸引人。果然又看见了它,在夕阳的映衬下它散发出一种凄凉的美,妻戏称为“卡桑德拉大桥”凝 望着它饱受风雨侵蚀还屹立不倒的身躯很久我们才离去。
下了盘山公路还没进入西四环就已然是华灯初上了,看着车窗外高楼林立、万家灯火的北京城,我想此时此刻的爨底下村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必定亮起来了,香喷喷的农家饭也摆上了桌儿,大家围聚在一起,我仿佛又闻到了那股烤玉米的清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