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申遗”与“拆真造假”的逻辑异同
对于十大名楼联合申遗的消息,记者就此事致电湖北、湖南两省文物局时,有关文保专家指出,按照程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但目前中国计划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清单中并没有十大名楼在内。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仅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11月5日《北京晨报》)
十大名楼“抱团打包、集体申遗”的行为,这在今天的大多数人看来,无疑就是一种“浑水摸鱼、借鸡生蛋”的典型手段。不过,倘若我们能对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发展的急切需求有所了解,也就大可不必对于一些地方“假古董申遗”抑或是“拆真造假”的行径感到奇怪了。
然而,就算是“ 联合申遗”再怎么重要,都也不及对现有的文化遗产做出必要的保护措施更为急切。事实上,文化遗产从来都不是仅仅依靠后来的复原修建所能够得以体现的,但是有些所谓的景区明明知道自己不具备申遗的条件,却还是试图通过捆绑的方式来达到目的的做法,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而且也对今后“申遗费用”的成本转嫁下了伏笔。
尽管按照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会长邹律资的说法,“每一座能够保留下来的楼阁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可这些所谓的名楼,大都是近一二十年的钢筋混泥土结构,即便是修复,也尚未沿袭中国传统建筑中砖木结构,不仅难以体现其文化历史价值,更也和申遗所强调的“原真性”大相径庭。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会患上所谓的“申遗”综合征。正因如此,无论是一些城市的搞所谓的“复兴古城、集体申遗”的政绩运动,还是与其相悖的“拆真造假、施行开发”的产业模式,这样的做法尽管“殊途”,但却在利益追求的一面达到了“同归”。
那么应当如何切割“申遗”背后的利益纠葛?著名作家冯骥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把‘申遗’改为‘审遗’,对已确定的非遗进行审查,以此提醒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方式或许能够产生一定的效应,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申遗不仅是和地方利益的驱动有关,更与国家的荣誉相连。正因如此,面对当前一些地方过于泛滥的“申遗”现象,除了要考虑部分国家利益之外,也需要一个对于地方官员政绩观念的制度约束,特别是一些不符合申遗的项目,则更需要进行审查。
不可否认,不管是制度保障多么完善,或许也不能完全阻隔那些一些地方“借申遗之名而行涨价之实”的事例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也能保障那些明显的“假古董”不再抢占社会资源,浪费申遗成本。所幸的是,此番十大名楼“联合申遗”,毕竟还只是一些地方的一厢情愿。对于这样一个连部分专家学者都嗤之以鼻的“假古董”,我们也难以想象,这样的“联合申遗”最终会得以成功。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