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

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很大进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2012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顾问委员会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如是表示。

他认为,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做到了保护好文化遗产。其中,科技进步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四川地震灾区,中国在没有任何国际援助的情况下,迅速恢复并保护了当地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必须要向中国学习的。”

古斯塔夫·阿罗兹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中国不仅用特殊的方法,将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融合在一起并保存下来,而且扩大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将自身成功的保护经验及遇到的困难与世界其他国家分享。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的经验、哲学、传统给世界遗产保护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内容”。

郭旃举例说:“最近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圈子里,大家在讨论世界遗产‘美”的标准时,很多学者引用了中国古典哲学当中关于美的阐述以及这种美的理念在城乡发展和遗产保存当中所体现出的一些颇有特色的贡献。”在他看来,“中国的遗产保护现在正和国际相关领域的先进理念、实践融合,我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中,有的被国际同行推荐为范本就是一例。”

在古斯塔夫·阿罗兹看来,面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认识到保护工作离不开其中任何一个,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到了二者相结合,“这也是世界其他国家能够从中国学到的东西”。

就未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问题,郭旃提到了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平衡:“单纯讲发展,较容易,我制定个蓝图,去做就是了。或者按照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我就是要保护,什么都不许动,老百姓生活也得维持原来样子,这相对也简单。但如何做到二者的平衡,就需要动脑子,但不是没有路。所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我们的使命。”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国面临的挑战很大,但我相信中国政府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决心同样很大。”古斯塔夫·阿罗兹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