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气韵 逐文风 重细节

明仕阁荷花美人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仕阁荷花美人榻

红木灵芝-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鲜活灵芝像是刚刚采撷的

秋千架下,伊人遮面;小桥流水,西子浣纱;飞鸟展翅,欲离枝头;江南水乡,尽现眼前。如若你到过苏州光福,亲眼所见,就不会惊讶于眼前的情景了。

这个灵芝真鲜活,像是刚刚采撷的,甚至可以看清菌盖上的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这枝荷叶青盘滚珠,露水马上就要滴落下来,活泼灵动的黄杨木花蕾触手可动。

以上是在苏作家具上看到的雕工。

苏作家具,重文风,讲气韵,有着道不尽的人文情怀。光福镇上,看白墙黛瓦,灯雨长廊,漪漪流水,就连空气中都散发着吴侬软语的细腻婉转。仔细咂摸了这些味道再来看家具,不是行家也能探出个究竟。线脚方圆、倒棱圆润、束腰结体、气韵贯通……这全是苏州工匠的绝活儿。

这种情怀,首先在于工匠们的细腻。以椅为例,文震亨《长物志》中云:“椅之制最多,曾见元螺钿椅,大可容二人,其志最古;乌木镶大理石者,最称贵重,然亦须照古式为之。总之,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其摺叠单靠,吴江竹椅、专诸禅椅诸俗式,断不可用。踏足处,需以竹镶之,庶历久不坏。” 文震亨短短几句话,便将椅的典故、形制和优缺点描述清楚。连踏足处,也以竹镶之,为的是延长使用寿命。而现在的光福红木市场,明清时期螺钿椅等则为稀罕物,不是苏作工艺是做不到的,概因普通百姓家皆以使用为主,加之木材原料的获得也较容易,那些繁复的装饰就不被广泛使用了,但镶嵌大理石及黄杨木则最为常见。

除却工匠的细腻,人文情怀还体现在江南士大夫对荷莲的偏爱。小桥流水、荷花蓬船,无处不在的古建筑,都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荷花美人榻为例,光福镇的红木家具店里,大部分都有材料不一的荷花美人榻。姑苏博雅古艺、紫檀阁、明仕阁等厂家都做过此类家具,尤其明仕阁,十八件荷花系列囊括了客厅及餐厅两个场所,也暗合乾隆十八件之名,具有良好的收藏前景。乍看各家荷花美人榻皆一个模样,无大区别,然仔细观察,却发现细节处皆有不同。或嵌黄杨花蕊、或鸭枕高低有别,或莲茎灵动不一,或围版薄厚不一,但相同点皆大致相同——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深处,“荷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还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文化情结、审美情结。在“荷”与“莲”的身后,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对“花之君子”的看重,李白、苏东坡、文征明、孟浩然等文人都曾经将一腔才思赋予荷莲之间,借家具咏荷,苏作当仁不让。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苏州以外的红木设计者与制作者,对此值得深思。

苏作红木家具、苏州核雕、苏州玉雕和苏绣,这几大特色产品中除了苏绣,其他三项全和雕刻相关。这也是为什么苏州多工匠的原因。这样的人文、这些工匠、这样细腻的感情,难怪苏作家具名闻天下,并占据红木家具三大流派之首。

看着眼前一款款婉转明丽的苏作家具,再体会那一花一叶中隐含着的贴心与细心,这既是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又是对造物主的膜拜。苏州工匠、苏州人做出的带有苏作手艺印记的红木家具,才算是达到了爱木、惜木、与木一脉相通的至高境界。

责任编辑:WL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