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故居崇尚简约:东西厢房各一间 无花园垂花门

后圆恩寺是北京东城一条错车都难的小胡同,没想到的是,文坛巨匠茅盾在这条胡同的故居,竟不起眼到与民居无异,是院墙上嵌着的邓颖超题字匾额提醒才没有走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在这条胡同,还有一座几分钟才能走过的高墙深院友好宾馆,原是清末巨贪奕劻儿子载振的府第。

据介绍,茅盾故居是两进四合院。定义并不差,确实是前后两个小院,且四面都有房。但拿恢宏的灵隐寺比较,这里最多算个土地庙,有点委屈了那个“进”字。院子实在小得不能再小,房间也低矮逼仄。通常意义上各为三间的东西厢房,在这里缩减为各一间,其他名人故居的车库、花园、垂花门,这里一样都找不到。不禁让人疑惑,茅盾曾任文化部长多年,后来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作协主席,怎么和不远处同属文坛泰斗的郭沫若、艺术家梅兰芳住宅相差如此悬殊?

疑窦很快便解开,此宅是先生1974年入住的,时逢“文革”。能够逃过厄运已经不易,还奢求什么宽房大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茅盾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那个年代虽职务搁置坐了冷板凳,却依然座上鸿儒不断。唯一一对在那个年代称得上“高档”家具的沙发,接待过巴金、丁玲、姚雪垠等故友新知。用今天的眼光看,那对金属扶手的沙发小得叫软椅或许更恰当,难怪一旁的年轻女子惊讶“中间的茶几怎么那么小?” 

虽然房间狭小,家具简陋,先生精神的丰厚富足却随处彰显。后院是茅盾先生的书房和卧室,这里四壁皆书,经史子集、中外名著无所不有,多年的藏书连同他自己的著作,已集中建成“茅盾文库”,故居也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