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古井曾因建高楼被埋 井口26年后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洪山街道口立交桥处,曾有一口深约40米的水井,因井底有四个铜钱大小的泉眼,所以这口井又被人们称作“四眼井”。洪山地方志记载,该井挖凿于200多年前。1986年盛夏,街道口要在水井所在地建高楼大厦,四眼井被埋。

今年6月, “四眼井”在洪山区珞南街四眼井社区展出时,在居民中引起轰动。

一口水井见证街道口百年沧桑巨变

几代人都生活在珞珈山路劝业场的杨敬修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现在繁华闹市街道口一带,还是一片土岗和坟地,这里最招人惦记的,只有“四眼井”。

老人说,那时“国立武汉大学”的牌坊,坐落在珞珈山路与武珞路交界处,离四眼井仅300米左右,住在牌坊周围的人,都吃四眼井的水。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修建了珞狮路和武珞路,两路交会于四眼井,形成十字街头。杨敬修说:“200多年来,四眼井是整个街道口风貌变迁的历史见证物。”

收藏家慧眼识宝古井免遭毁灭

1986年,四眼井所在地要建大楼,工人把井填埋后,把由整块石头凿成的井口扔弃并准备当垃圾运走,这一幕正好被省收藏家协会理事鲁汉生看到,他急忙请来六个人把井口抬回家收藏,从此,四眼井的井口在鲁汉生家里沉睡20多年。

“请回”井口使之成为社区一景

今年5月,洪山区四眼井社区书记吴素珍,无意间听到鲁汉生讲到他家藏有四眼井的井口。听到井口的下落,吴素珍兴奋得夜不能寐。今年6月,鲁汉生把井口无偿送到了四眼井社区,社区立即把井口安置在居委会文化大厅里,并为井口配置了背景屏、中国结等装饰物,还用电动机送水,还原了井里四个泉眼往外涌水的情景。

责任编辑:倪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