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燕窝文化进行到底

在华夏5000年漫长而深厚的饮食文化影响下,人们不仅讲究吃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讲究吃的文化,一道菜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汤就是一种文化;每一个锅碗瓢盆,透出的都是独特的历史人文。

以燕窝为例,自古人们就把燕窝归纳为山八珍,便可看出燕窝对于中国人饮食的重要性。自明朝始,燕窝成为宫廷御膳。明朝的《宛署杂记》一书中提到南北官府的大宴已有用燕窝制作的菜肴。直到清代,仍是“贵家珍品”,非寻常人家可食用。清代叶梦珠的《阅世编》卷七称:“燕窝菜,予幼时每斤价银八钱,然犹不轻用。顺治初,价亦不甚悬绝也。其后渐长,竟至每纹银四两,是非大宾严席不轻用矣。”梁章钜《浪迹三谈》卷五亦载:“今京师好厨忆包办酒席,惟恰外取好燕窝一两,重用鸡汤、火腿汤、麻菰汤三种瀹之,不必再搀他作料,自然名贵无比。”

在这些记录中,我们不难看出燕窝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其食用和药用价值都体现着中国人的饮食智慧以及民俗文化。最重要的是,因其珍贵而衍生出的礼仪文化更是在日常人们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几年发生的“燕窝事件”,却让我们感到不仅是一种行业的信任危机,更是一种饮食文化的危机。眼下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现象的食品市场乃至燕窝市场,不法商人不仅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漂白或涂料以提高产量等,更有甚者直接制造假冒血燕。这些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却在不断地刺激着百姓脆弱、敏的神经。一时间,所有的媒体都将矛头指向燕窝,片面的否定燕窝的价值,燕窝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忽略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当然,路在脚下,行动是信任的基础。无谓的呻吟和表白皆无意义,唯有把燕窝文化发扬光大,方能还原燕窝美丽的原始风采。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