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成功“申遗”揭秘
[摘要]日前,我国申报的元上都遗址经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审议,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宣告诞生。“申遗”绝非易事,在中国乃至世界众多的文化遗址中,元上都为何能够脱颖而出,一举闯过“申遗”大关?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融合的典范
——元上都遗址成功“申遗”揭秘
□ 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
日前,我国申报的元上都遗址经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审议,一致同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宣告诞生。“申遗”绝非易事,在中国乃至世界众多的文化遗址中,元上都为何能够脱颖而出,一举闯过“申遗”大关?
考古研究有“硬货”
“16年的辛苦没白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王志诚说,早在1996年,自治区就成立了申遗领导机构,并组织考古专家对元上都进行勘察调查,整理出大量历史资料和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揭开忽必烈称帝前“龙兴之地”元上都遗址的神秘面纱,自2004年,当地政府先后与相关学术部门联合召开了5次国际性研讨会,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
王志诚说,考古研究发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金莲川草原的元上都遗址,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方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具有典型的全球普遍价值。
公元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忽必烈,命汉族幕僚刘秉忠在桓州东、滦河北“选地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为忽必烈藩王驻所。1260年,忽必烈在此称汗,将其作为临时都城;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正式定为元朝都城。1267年,大都(今北京)建成后,蒙元帝国实行以大都为首都、上都为夏都的“两都巡幸制”。
《马可·波罗游记》使元上都闻名于世界。由宫殿、草原、森林、溪流构成的梦境中的上都,当时在西方国家被称作Xanadu,在英美的《韦伯英语大辞典》中被单独列为词条;欧洲天文学家还用它命名土星的第六颗卫星。几百年来,Xanadu成为欧美人士描绘神秘美丽地方的形容词。
王志诚说,当时,许多影响世界和中国的重大事件都在此发生。例如,元朝包括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木尔、元武宗海山等6位皇帝在这里登基;忽必烈在上都设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从而创立了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260年7月,忽必烈下令在上都发行纸币,使金属货币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此后世界其他国家也开始发行纸币。
历史遗存保“真实”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说,元上都的申遗成功,与历史遗存的完整性、真实性密切相关。
王大方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元上都遗址就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效保护。目前,元上都遗址遗产区面积25131.27公顷,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完好的上都城、关厢、防洪渠、墓葬群等遗址遗迹;缓冲区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
尽管1358年至1368年间上都毁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战火,明代初期的1430年之后废弃为遗址,但几百年来,当地人民一直尊称上都遗址为佛教寓意的“兆奈曼苏木”,即一百零八座寺庙之意。元上都城址周边的群山峰顶上,分布着许多人工垒起的石堆,蒙古人称之为敖包。当地蒙古族群众每年都要定期祭拜敖包,这是草原民族传统的山岳崇拜习俗,与“背山面水”的元上都遗址在精神层面上有着密切联系。如今,蒙古族群众每年在草原上举办那达慕大会,男子酷爱赛马、摔跤、射箭等竞技活动,也是生存在元上都的先民在民族精神文化方面遗留至今的传统。
2009年至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局部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考古发现,元上都从明代至今长期处于自然保存状态,除少量修缮活动,基本没有出现人工干预。
精心提炼“特殊性”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指挥部了解到,元上都申遗成功,与申报过程中“国际惯例”操作方式和精心研究提炼出的元上都“特殊性”有着极大的关系。
元上都申遗过程中,并未做大量的“造势”宣传工作,只是组织专家学者按照国际惯例整理资料,一步步严格履行申报程序。
“深层次提炼申遗项目的特殊性至关重要。”参与元上都申遗文本起草工作的内蒙古文物局原局长刘兆和说,我国专家在大量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元上都申遗的四大理由。包括它是“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游牧文明与“背山面水”定居的农耕文明融合的典范,这是世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的;它见证了曾经纵横欧亚大陆百年的蒙元帝国的兴衰;它也是导致亚洲宗教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13世纪“佛道大辩论”的场所;它还与引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有着直接关联,其作为梦幻花园Xanadu文化符号的原型,在当今世界的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有关人士表示,具有广博考古研究潜力的元上都遗址,仍需加倍保护,让这“草原古都”散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我们的元上都,人类的Xanadu
——探访元上都遗址
□ 新华社记者 廖翊
6月中旬,记者走进内蒙古锡林郭勒。广阔的金莲川草原上,奔淌的闪电河畔,但见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穆清阁遗址独立于苍茫之间;北部雄浑的卧龙岗上,一处处敖包依稀可辨……
这就是元上都遗址,蒙元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点;这就是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到的Shan—Du,英国大诗人柯勒律治在著名诗作《忽必烈汗》中描绘的“世外桃源”——Xanadu!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元上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
16年不懈努力
“1996年,我们就开始启动锡林郭勒盟元上都申遗工作。”锡林郭勒盟副署长、锡林郭勒盟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其其格说。
她介绍,这16年,是努力将一个庞大废都的“真实性”“完整性”呈现于世、让世界感知其“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过程。
从2004年开始,先后与相关学术部门联合召开5次国际性研讨会,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到元上都的历史贡献与重大价值;
为了更好地展示元上都的辉煌历史,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自治区考古所对遗址及周边敖包和古墓群进行了全面勘探测绘,发掘展示出明德门遗址、御天门遗址、大安阁遗址、穆清阁遗址、古城墙等重要文物古迹,出土了汉白玉龙柱等一批珍贵文物;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从2005年开始,先后编制完成了《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规划》和《元上都遗址周边生态环境与特色景观规划》等,并经自治区政府颁布实施;
……
2011年初,元上都遗址被正式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当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前来实地评估考察元上都遗址和周边环境,充分认可元上都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对中国政府对元上都遗址的规划、保护、管理、研究、展示、服务、宣传、群众的支持度等,均表示满意。
永不湮灭的崇仰
漫步元上都遗址,感受着三重城的巨大辉煌,也感叹“宫阙殆尽”的都城在废弃于荒原600多年后仍能保持其真实与完整——
记者采访了解,当地农牧民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仰和怀念,为了不惊扰祖先,数百年来,信守人畜不踏遗址;
一位当地蒙古族同胞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元上都,并赠与记者其以母语写就的关于元上都的著述;
多年前,北京一家著名企业试图投资几百万促进当地旅游,当地政府拒绝了这家企业投资,使遗址得到原生态的保护;
申遗工作启动后,元上都进入了当地小学课本,学生们在相关活动中骄傲地写下心中的元上都,画出心中的元上都;
自2000年开始,遗址区内及周边牧户300余户1500多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顺利搬迁,几位搬迁牧民对记者表示,尽管放牧受到影响,但为元上都成功申遗感到骄傲;
在广阔的遗址保护区,当地组织一支冬季马队、105位文物保护员,自觉与相关部门实行四级联动,对保护区实行24小时监测……
“在元上都遗址方圆250多平方公里的遗产区,以及1500多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到处可以看到各级政府和各族人民为元上都遗址保护、环境和生态保护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这些努力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内蒙古自治区领导表示。
保护将是“重中之重”
“如果申遗成功,将把元上都遗址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内蒙古各级领导对记者郑重表示。
记者欣慰看到,在元上都申遗过程中,“保护”,已迈出切实的步伐。
在明德门、穆清阁的发掘中,考古队就采取PS溶剂滴灌形式,以“可逆性”的发掘实现对古文物的完整保护;
遗址核心保护区已安装25.8公里围栏,围封面积41平方公里;
具有视频监控、震动报警能力的“草原神灯”安防系统已完成一期工程,年内将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
已在遗址周边建设起了气象观测站及环境监测站,对遗址风向、风速、气温、降水、气压、相对湿度、地湿,以及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含量等进行实时监测;
已评估遗址客流量,确保申遗成功后有效控制客流以保护遗址;
……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领导表示,申遗成功后,要以此为契机,在自治区和遗址所在地干部群众中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当地社区参与遗产的保护管理,使元上都遗址成为全区各族人民的荣耀和骄傲。
“元上都申遗过程是最好的宣传保护过程,申遗成功后,这个伟大遗址将得到最大保护。”元上都遗址所在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委书记田永说。
童明康:丰富了世遗价值和类型
□ 新华社记者 廖翊
“我们对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充满信心。”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信心由来:
遗址凸显“普遍价值”
记者:您为何对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如此自信?
童明康:世界遗产申报的最根本条件就是遗产要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元上都遗址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和多伦县境内。遗产区面积约251平方公里,包括城址、关厢、铁幡竿渠、砧子山墓群、一棵树墓群等。缓冲区面积约1507平方公里,涵盖了敖包群和保留至今的蒙古族“敖包祭祀”等传统人文景观以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和沙地等蒙古高原草原特色景观在内的遗址环境,具备很高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元上都遗址作为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精髓结合于一座城市的杰出范例,其游牧与农耕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模式,在世界文明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
记者:据说,元上都在世界上影响之大,超出国人想象。
童明康:是的。元上都与引发欧洲“大航海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有密切关联,元上都遗址所在地至今仍传承着游牧文化的传统和体现自然崇拜的“敖包祭祀”,它还作为梦幻花园Xanadu这一文化符号的原型闻名于世,在当今世界的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由于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实行轮换制,今年开始,中国不再是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委员国之一,没有了投票权。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今年的申遗充满信心,因为元上都保护得非常好。
申遗意义:
丰富世遗价值和类型
记者:能谈谈元上都申遗的意义吗?
童明康:首先,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将进一步丰富世界遗产的价值和类型。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文化碰撞、交流和融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元上都遗址兼具游牧、农耕两大文明特点,对于丰富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遗产类型,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可促进我国世界遗产事业发展的区域平衡,推动遗产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再次,体现了我国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元上都遗址在申遗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大型考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先进理念,坚持最小干预原则,维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展现了元上都遗址作为元帝国创始之都的恢宏气势与草原都城的景观特征,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尊重。
记者:申遗的成功,对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否产生一定影响?
童明康:这是肯定的。每一处中国遗产列入世界名录,都是文化走出去的最好体现。去年西湖申遗成功,很多人表示,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实在是太好了,把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阐释得如此到位。西湖是中国的骄傲,将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西湖的认可,也是对西湖申遗文本的认可。今年元上都的申遗文本也是非常精彩,可谓文化走出去的典范文本。这可以让西方全方位地、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文化、文化遗产和文化政策。
解决困扰:
加强遗产地监测管理
记者:每一处世界遗产申报成功,都会带来当地游客的暴涨,对遗产本体的保护将带来冲击,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童明康:福建土楼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后,第二年游客增长了几十倍。游客的增长会对遗产保护带来新问题,对季节性很强的元上都遗址尤其如此。元上都遗址最好的参观时间是每年的5月下旬到“十一”前后,这几个月的压力会非常大。我了解到的是,内蒙古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表示无论申报成功与否,都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而且在做新的预案。
记者:过去10年,可以说是中国申遗的黄金10年。您认为是否存在保护上跟进不够的问题?
童明康:确实存在世界遗产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申遗不是目的,只是阶段性目标,保护文化遗产才是最终目的。绝不能本末倒置。这些年,这种情形有了很好转变,各地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加大了保护力度,在提出申遗的同时,也提出了保护的目标和要求。可以说,重申报轻管理得到了一定纠正。
作为世界遗产,如何更好监测和保护,遵守申报时的承诺?过去有的人在世界遗产大会上说得很好听,回来后却不是那么回事,在世界遗产保护和监控地带建宾馆、饭店、缆车等等。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各拥有国加强对世界遗产的监测力度,使遗产得到更好保护。我们正在这样做。这次文化遗产日期间,我们就在嵩山“天地之中”景区建立了监测机构,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能得到即时的监测与保护。
世界遗产学会对中国这些年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在世界遗产运动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记者:能介绍我国明年将要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吗?
童明康:明年我们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只有一项——云南哈尼梯田。国家文物局和当地政府都很重视,其申遗进展很顺利。我们同样对申报成功充满信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