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护好风凭借力(图)
苏报首席记者刘晓平施晓平
保护和传承古城的历史文化,苏州历来重视。
1982年,苏州成为国务院批准的24座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保护和传承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苏州历届党委和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古城保护涉及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等三个发展主体,长期以来,古城规模化成片保护的格局始终未能充分实现,更由此带来功能布局类同、环境整治管理各自为政等相应难题。
随着三城区合并成立“姑苏区”,在努力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区、高端服务经济集聚区、文化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谐社会建设样板区”的定位下,苏州古城保护的新局面将由此开启。
【喜】
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紫线管理苏州古城保护受专家高度认可
苏州古城遍地珠玑。
9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典园林中,8处在老城区内,而平江、山塘、拙政园、怡园和阊门等历史文化街区又犹如一条条绵延的文脉,记录着苏州古城的发展年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就确立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开发建设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古城居中、东园西区、一体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2003年,我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新一轮修编。进一步明确“一城、二线、三片”的保护框架,并在原有四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增加阊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了29个历史地段,同时花大力气治污、改善水质,增加城市绿化;市政府还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古城的建筑高度、色彩、形式、体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古城风貌得到切实保护。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近几年,我市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古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截至目前,我市已出台古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20余件,包括6项地方性法规,4项政府规章和10项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古城古镇保护、古典园林保护、古建筑保护、河道水系保护、昆曲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保护、地下文物保护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与现行国家法律相配套的、符合苏州实际的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
2003年,我市又在全国率先实施城市紫线管理,把古城保护、文物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之中。同时,为积极探索古城核心区域的重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平江、山塘两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修复工程相继开展……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护举措使苏州古城的保护成了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例。著名古城古镇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评价道:“目前为止,苏州古城是在所有中等规模以上的城市中保护得比较好的,而且做的工作也最认真。”
【忧】
一条山塘街牵着金阊、平江两区区划分割桎梏进一步整体保护
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步伐不断加快,但与此同时,老城区内的历史街区、古民居、古城墙、古典园林等分处平江、沧浪、金阊三个不同的行政区,一系列尴尬也接踵而来。“一条山塘街就牵扯到平江、金阊两个区,因为区划分割,直接限制了景区更大范围、更大手笔的保护性修复”,全程参与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的金阊区政协调研员平龙根把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比作一条龙。“山塘街东接阊门,西连虎丘。龙身山塘河、龙尾虎丘塔都在金阊区,龙头阊门却在平江区内”,在整治保护的过程中,行政区划限制成了景区整体保护的最大“门槛”,到山塘却不能登阊门更成了不少游人的遗憾。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去年,金阊区在阊门对面建起了阊门寻根纪念地。在这个新景点上,游人可以拍到阊门近景,“只能如此,也算是到此一游”,平龙根不无遗憾地说,在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修复过程中,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山塘街上还修复了《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提到的“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并开发了红楼专线,但未能把这些景点与“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的阊门连成一片的遗憾却留存至今。“古城保护要加大力度,还意味着不断投入”,市住建局副局长邱晓翔说,事实上,长期以来,除了古城保护,三城区承担着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诸多任务,受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发展重点限制,对古城保护始终未形成一股合力,这也因此给古城保护带来了各自为政、缺少统筹、功能布局雷同等现象。
【盼】
统一规划统筹保护期冀古城历史文化资源融为整体
“三区合并,消除区划分割,这是件大好事”,听说苏州市将撤销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知名文史专家徐刚毅的第一反应就是,“苏州那么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管是成片保护还是整体旅游开发,都有了新契机”。“长期以来,行政区划分割限制不仅影响着古城整体的保护和管理,也使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难以形成相应的规模效应”,徐刚毅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紧邻地处沧浪区的相门,却未形成整体的古城东部旅游区,就是典型的例子。如今,要抓住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一新契机,就要根据古城的特点制定特殊政策,立足长远,规划好古城保护、人口密度、功能布局等方面,从而推动苏州古城成片保护与旅游整体开发。“打破区域分割,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情风俗都有待进一步挖掘、规划和深度保护”,平龙根说,以苏州民俗“轧神仙”为例,最初在阊门下塘,后迁移到中街路、吴趋坊,现在又“定居”在南浩街,民俗演变的历史、风情趣味的内涵,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再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做过刺史,他的足迹遍布苏州大街小巷,至今山塘街上有白居易纪念苑,沧浪亭五百名贤祠里还留有他的画像;还有唐寅故居在平江区桃花坞双荷花池,唐寅墓在解放西路……三区合并之后,经过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古城中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就能融为一个整体。“到那时,站在阊门城楼上,向西有山塘街、虎丘、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向东,专诸巷、西中市、东中市,连接起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这不仅能够增添古城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更会提升古城人的荣誉感”,平龙根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