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祖屋散发“文艺范儿”(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江下坝村,老房子改造成咖啡馆。南都记者方光明摄

走读社区

每天傍晚,散布在旧村落中的一间间清吧、咖啡馆灯光渐次亮起。活跃其间的“文艺青年”们,令这些原本土得掉渣的破旧民房忽然披上了浓郁的“文艺范儿”外套。7月中旬,下坝村获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万江区对其的重新定位,令这个古村落焕发了新的生机。

村“大队部”变身咖啡屋

从繁华的南城新城市中心区过运河桥,转两个弯就到了下坝村村口。仅5分多钟的时空切换,巨大的反差让人一下子难以回过神来。

湖北姑娘张小染是第一个进驻下坝村的文艺青年。两年多前,她租下村头一栋闲置的两层小楼,开了一间名叫“蔷薇时光”的咖啡馆。当时,整个村子200余间民房大多为外来低收入人群和收废品的占据。

“选址这里是因为比较喜欢这栋小楼的建筑风格,并没有想到下坝村会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休闲的去处。”张小染说。

张小染租下的小楼原为下坝村大队部所在地。她在装修时尽可能保留了建筑的原貌,只是简单地刷了些涂料,搭配上原生态的布艺沙发、实木家具,在暖色白炽灯的光照下,“大队部”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继张小染之后,33岁的莞城人莫振超在下坝村一口气租下9栋旧房子,将自己的咖啡馆转移到这里。“当时这一片是荒废已久的猪圈和晒谷场,杂草丛生,蚊蝇到处乱飞。”莫振超说,下坝村位于市区,却保留了大片的旧民居,“在这里开咖啡馆,唤起了小时候乡村生活的许多记忆。”

“来下坝村,最吸引我的是原汁原味的旧村落氛围,还有经过整饬之后的舒适休闲环境。”东莞知名家具设计师林洛炜说,下坝完好保留了村屋的格局,多年形成的历史文化沉淀,正是闹市中现代建筑所缺失的,“流连其间,可以领略东莞旧民居的建筑格局、风水特色等人文层面的东西,这在大街上的咖啡馆里是体会不到的”。

两年间旧房租金翻十倍

“两年前这里租一套房只要200元左右,现在租金至少翻了10倍。”下坝所属的坝头社区主任詹继志说,“蔷薇之光”进驻之后,村里对旧民居的改造利用受到很大启发,要求村民将闲置的祖屋提供给相关文化创意机构或个人,供其在护旧的基础上修复保护性使用。社区则负责对民居改造、引入项目进行全程审核把关。目前200多间旧民居出租率已超过8成,进驻了20多家清吧、咖啡馆、文化创意工作室等,“不单是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民对祖屋焕发出的新面貌也感到非常惊喜。”

“东莞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种既具备地方特色、又带有文化味儿的休闲空间,所以下坝村一下子火了起来。”莫振超告诉记者,自己的“似曾相识”咖啡馆开业一年来,每天午后过来休闲的基本以“文艺青年”为主,这里有足够宽敞的场地给大家开Party,也可以到后花院烧烤,到屋顶吹吹自然风,“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东莞。”

文化寻踪

岭南水乡文化保存完整

记录老莞人生活

下坝村能吸引众多崇尚休闲文化的经营者进驻并非偶然。据詹继志介绍,下坝村自清同治年代已经形成聚居区,小小的村庄里,清代的祠堂、张王爷庙、土地庙、古渡口、风水塘至今保存完好。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下坝村29号旁的詹氏宗祠建筑工艺十分精美,首进挡中屏门上悬御赐“奉旨崇祀邑名臣”金匾。另一间绍广詹公祠位于詹氏宗祠南侧,建于清光绪甲午年,基本保持原貌。另外,村中有7棵百年以上树龄的细叶榕、木棉,属“国家三级古树”。

下坝是珠三角地区岭南水乡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村落之一,被誉为东莞市的“岭南水乡文化泛博物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村民陆续在旧村西面盖了新居,闲置的200多间祖屋成了记录老莞人生活的天然博物馆。”詹继志表示,在祖屋片区内,万江区划定了下坝村古建筑和古树的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地带,“护旧建新”,将旧村落变身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以休闲服务为辅的“水乡都市”。

万江对下坝村的重新定位,结合当地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在日前由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组织开展的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评选活动中,下坝村于7月中旬获评“历史文化名村”。詹继志表示:“村里现在当务之急是把道路、照明、停车场、指示牌等基础设施搞好,让市民在这里获得更舒服的休闲体验。”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