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国古代的胡床与交椅(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齐校书图》中的北齐折叠凳——胡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敦煌莫高窟420窟中的胡床形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李寿墓线刻捧胡床侍女

胡床,又称交床、绳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为棕绳联结,可以折叠,张开可坐,合起可提,使用方便。从胡床可以方便携带的特点不难看出,胡床应当源于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所以胡床应该是从游牧民族传到中原来的。《后汉书。五行志》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可见,至少在东汉年间,我国已经有胡床了。今天可看到的较早的胡床形象如下图所示:

河南新乡博物馆藏东魏武定三年(545年)石刻画像,上雕佛传故事,刻一相师坐胡床,手抱婴儿,为其相面的场景;另1974年河北磁县东陈村发掘的东魏时期的赵胡仁墓中发现有胡床形象,其下葬年代是武定五年(547年)。出土的女侍俑中,有九件手持各种什物,其中一件原报告称“右臂挟一几案类物。”其实那很明显是一张敛折起来的胡床,这件标本正体现了胡床“敛之可挟”的方便之处。

再有,北齐《校书图》中也有一胡床形象,此画描绘的是公元556年,儒生樊逊坐在胡床上校书的情形(见下图 ,北齐《校书图》);随后的史籍中胡床这个词频频出现,《晋书·五行志》说“秦始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磐”(貊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磐即承盘)。《晋书·王导传》说“导子恬,沐头散发而出,据胡床于庭中晒发,神气傲迈”。《晋书·庾亮传》说“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意夕。” 《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所谓“床上常设胡床及筌蹄,著靴垂脚坐” 可见胡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