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那些不可错过的古镇
作为西部旅游大省,四川风景优美、人文荟萃,众多的古镇更是其中的代表。
街子古镇 禅意悠然 诗意栖居
“朝往青城问道,夕来古寺听经”,这是位于青城山下的街子古镇写照,街子古镇似一幅铺展开的画卷,每个经过的人都会在上面画上浓重的一笔。我们可以从它里面看到时光流逝后留下的精致的笔墨痕迹,可以从中感受到上千年的文化气息。一次次走进它,我们都会被它的文化、建筑、食物等激起浓厚的兴趣,摩拳擦掌地想去探究它的由来。
街子古镇,她是四川一个独特的千年古镇,历史悠久,五代时名为“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境内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周边还汇集了大熊猫、青城山、川菜、温泉、原始森林公园及皇家禅院等众多旅游元素,像是给世人打开了一幅禅意悠然、诗意栖居的怡养生活画卷,在这里,你可以怡情养性,放空心灵。
“青山绿水抱林盘、村庄小镇嵌田园”。走进古镇,从老街口的牌坊穿过,那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砖一瓦,可以令人肆意地梦回到想去的年代。古镇的建筑沿袭了低瓦檐、木门板、青石路的典型川西古镇构成,显出了这里亘古不变的淳朴和古雅。
街子的得名源于元末明初的兵伐扰攘,至万历四十二年,这里已是百业凋敝,昔日繁华的古镇只剩下味江边上的河街子一条街了,从那时起,这里便被叫作“街子场”。现在的街子让游客驻足流连的依然是这条长约100米的老街、从明末清初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古老民居和居住在这里的淳朴温厚的街子人。
古镇的风格与众不同,这里矗立有千年的古树,虽然历经大地震的洗礼,仍见证着风雨中街子的起起落落。尽管这里不少地方都在2008年的那一场地震中受损,但是新修的建筑还是完好地保持着街子古雅的风格。
当一缕香甜飘进鼻端,终于见到了街边琳琅满目的特色美食。冒着热气的叶儿耙、冻糕;塞满柜台的汤麻饼、桃片;占据整个台面的各类腌制的咸菜…… 这种店面,林林总总地铺散开来,一眼望不到尽头。只感觉到视觉味觉全被吸引了,旅行者都会自然地驻足品尝。小镇的居民也十分热情好客,不仅兴味盎然地招呼着每一个过客,还专门拿出售卖的土特产让大家免费品尝,买不买都没有关系。
随意走进一个大院,都可以看到摆放的休闲椅,可以静静地坐在那里喝茶、聊天,欣赏着院落里盆栽的兰草,那一股淡雅的清香频频袭来。而店主人更是绘声绘色地给客人介绍大地震时的场景,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后面的灾后重建,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园,苦难和灾难现在都离大家远去了,流露在他们脸上更多的还是神采飞扬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虽然有的时候主人的一些本地方言听得不是很懂,但是那份自信、纯真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场口临江处,这里保存着一楼一底的10多间清代民居,民居房檐下起支撑作用的木板上,都雕刻有许多的装饰图案。这些雕刻难度大的木雕两面的图案各不相同,雕工十分精致,叫透雕,有不同季节的花卉,也有丰富的人物造型,一些画面还组成了有意义的故事,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市井文化气息。在真武街的一个叫段林的人家的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铺面,您还会有惊奇地发现,他家的房里竟藏着一堵两人多高的木墙,木墙高约4米,分为6格,每格都像是木制屏风中的一扇,木墙有被类似于石灰的东西涂抹过的痕迹,而木墙的最右边的那格木板上已现出一幅清晰的图画,画上的美女裙裾飘舞,衣带生风,极似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街子就是这样常常带给您意外的惊喜,需要的只是您智慧的眼睛。
最为惬意的是天热的时候到街子古镇旁的小溪边玩耍,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河水中悠闲的鱼儿和游客们尽情地戏耍,稍有动静马上就欢快地游向河水深处。兴之所致,还可以挽起裤腿,沿着河边的石滩走上一圈,清幽幽的河水让凉意直透心底,随意翻开一块石头,还可以看到小的螃蟹横行霸道,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态,让你的游兴尽情流露。
对于好茶之人来说,这里还有一个好的去处,那就是街子最古的老字号茶馆长春荣,茶铺中镶嵌一石刻对联“闲看门前车马闹,坐听寺庙钟鼓声。”老板是个小伙,从店中的摆设到小老板泡茶的一招一式,百年茶叶世家沉淀出的丰富茶文化底蕴一览无遗。
街子,因有着厚重的文化,成为当代中国儒、释、道文化共存的川西典范小镇。她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上孕育出了“诗、禅、茶、史、非遗”五大文化体系与体验区。更有得天独厚的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地理优势,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让她成为消暑旅游之胜地也不足为奇了。
家人的聚会、朋友的相约、旅行的驿站,选择街子古镇,也就很习以为常了。无论是第一次踏足,还是多次回眸,它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伴着你一次又一次的聚首。
行走在街子古镇,领略着展现在眼前的另一种风格,当地人凭着不懈的努力,将灾后的古镇建设得更加美丽。这里,是人生必须要去一次的美丽地方!
平乐古镇 青山绿水 亦画亦诗
位于成都市西南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的平乐古镇是四川省命名的十大古镇之一,并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时被称为“平落”,史前蜀王开明氏时期,平落四面环山的绿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而得名,迄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1993年更名为平乐镇。
在成都市内乘交车至金沙车站,坐上开往邛崃的大巴车,沿成温邛高速公路直达78公里外的邛崃长途汽车站,转乘微型巴士便到了平乐古镇。一进古镇,映入游人眼帘的是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的景象。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好一幅精致而典雅的中国水墨画,游人也深深地溶入了画中。
平乐的老街大都不长,主要由长庆街、福惠街、台子坝、草鞋街和糠市街组成,都依白沫江而建。典型的川西民居中间夹着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幽静狭长,两旁临街的铺面门窗遥遥相望,壁上悬挂的招牌无不昭显着历史沧桑。古老的裁缝店、光线昏暗的剪刀铺、叮叮当当的铁匠铺、挂满小什件的杂货铺……店面大都是一楼一底的木结构,铺面临街,后为货栈,上宅下店,街道一色青瓦,高低错落。楼上部分极富装饰性,木格窗花,翘角飞檐,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集镇。
长庆街见证了百年的历史变迁,是保留较完好的一条古街道。古时渔市码头位于街口,常年皆有木船停靠。纸帮、烟帮,皆由码头沿水路通往下江一带,油盐、布匹、百货由水路运进古镇而停靠于此,十分热闹。
水巷子位于福惠街中段,为古镇临江市街通往下江边的石梯巷道,修福惠街时同时修建,终点为用水码头。古镇先民民风淳朴,约定成俗:大清早挑水饮水,早饭过后才能淘洗杂物。后镇上建成自来水厂,水巷子作杂物淘洗巷道之用。
草鞋街与顺河街相连,因街内能编织草鞋的人众多,街内集中各类在此叫卖的草鞋商而得名。街虽小,但保存了古镇街巷原有的格局。
游客闲适地坐在白沫江边,江风拂面。江面不大,但江水清凉,水势缓缓,水鸟欢鸣。若非竹筏划行于上,似乎感觉不到江水在流动。当野鸭贴着河岸觅食嬉戏,激起的一圈圈涟漪便随波荡漾开去,好一派恬静的风光!每逢端午时节,横跨白沫江的清代乐善桥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争前恐后地来到桥边观看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几十只活鸭被投放江中,选手们纷纷从龙舟上噗通噗通跳下江中抢鸭儿。此时,人欢、鸭叫、锣鼓声、号子声、桥上及两岸观众的呐喊助威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激烈火爆。
白沫江两岸众多古树已有上千年树龄,站在许愿牌坊前,放眼望去,粗壮的树干系满红布条,树冠枝繁叶茂,是一棵被当地人奉为“神树”的千年古榕树。据说此树很有灵性,能消灾祛病,避祸赐福。
古老的青石梯,苍虬的黄桷树,青瓦粉墙的民居,狭窄的老街,木质的小屋,沧桑痕迹随处可见。流连在那些古老陈旧的木门前,触摸那有着质感的斑驳痕迹,沐浴着白沫江边温润的日光,古镇幽幽的点滴已深烙在游人对平乐的记忆中。
古镇特色小吃众多,特别是碗碗羊肉,用料讲究,做法独特,吃法方便,快捷上口,名贯川西。只见老师傅用祖传秘方配制的泡料将全羊在锅中蒸煮,将煮熟的羊肉切碎,用料汤温热后放入碗内,加上芹菜末、泡黄豆叉海椒、汤料,盛出的便是一碗清香可口的碗碗羊肉。
豆腐乳更是平乐一绝,在古镇小街,常常可以看见石板路两旁的木门店铺里摆着盛满豆腐乳的大坛子,香味不断飘进鼻孔刺激着味蕾。这里的豆腐乳清香味纯、口感舒适、具有原滋原味的家常风味特点,种类繁多,有清香型、原味型、麻辣型等不同口味,是平乐著名的土特产之一。
迟暮的余辉若即若离,街道两边的店铺门第先后噼噼啪啪上起木排门,排板撞击发出的清脆声贯穿于宇宙苍穹,江岸边灯光星星点点,潺潺流淌的江面在光影照射下波光淋漓,灯笼微弱地透出暧昧的红光。
领略了小镇白天的轻盈飘然,此刻倚着乐善桥石栏杆,静听水流、虫吟、蛙鸣,越发显得蒙胧的民居、木屋、树影,美得让人不忍眨眼。
洛带古镇 水跃龙升 情在洛带
洛带距成都市区仅16公里,是距成都最近的古镇。洛带镇名的由来与三国故事有关,传说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在此游玩时,曾将自己的腰带遗落在了此地的一口井里,遂有“落带”之称,逐渐演化为今名。洛带真正成为一个极有特色的古镇,还是在明末清初移民文化进入以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大批移民迁川,而在洛带落户的,即有广东、江西、湖广(湖南和湖北)等省移民,其中尤以客家人居多,以致今日之洛带居民中,客家人还占十之八九。客家人在此定居,带来了他们的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善于在逆境中奋斗的客家精神,甚至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客家话。这一切都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以致于今天洛带客家人相互间交流时,仍采用客家话(当地称土广东话,与其原籍的客家话有差别)。由于独具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洛带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保留着“一街七巷子”的古镇格局和清末民初老建筑,保留着童子会、赛歌会、水龙节等传统习俗。
驱车古镇,恰逢水龙节,游人密集,涌动于各条街道,相见却不相识,只以水会友,波光闪耀,嬉笑不绝。水龙节泼水的场面可谓是蔚为壮观,男女老少举着水枪、拿着水盆,在水渠处盛好水后,便可以英勇上阵了。水龙节是客家最重要而独特的节日,由于中原战乱,客家人最早迁居至沿海一带。沿海雨水充沛,物产富饶,客家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说因此客家人与东海龙王交往甚密。为感谢东海龙王适时下雨,客家人每年夏季皆以舞水龙庆祝丰年,相沿成习。
洛带古镇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客家古镇,形成了独特的客家风俗和客家文化。除了琳琅满目的饰品小店,客家特色菜店更是值得一提,九斗碗、酿豆腐、盐焗鸡、玫瑰糖、张飞牛肉、芜蒿饼、姜糖等菜色多姿多彩、风味独特。其中尤以伤心凉粉闻名,来洛带不吃碗凉粉,可是十足的遗憾和失策。凉粉之名,来历有二:一为湖广填四川的广东客家人思念故土,寄托乡愁;二为凉粉口味火辣,食者尽泪,故名耳。另外还有必要去供销社饭店品尝烟熏油烫鹅,烟熏油烫鹅从采购、宰杀、腌制、凉胚、淖胚、熏制到卤、油炸等每个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工艺和专人负责,具有外观色泽金黄、口感香味浓郁、鹅肉细腻、滋润的特点,久吃不厌。
古镇上还有一大去处就是金龙长城,又名洛带长城,金龙长城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仿真长城,伏卧九泉山,起于金龙湖景区大门,沿山脊而上至金龙寺,全长1680米,高4米、宽3米,共有五个峰火台,其间有几处60度左右的陡坡,还真有几分万里长城的神韵,金龙长城入口有一座大牌坊,上面雕有许多龙,栩栩如生,犹如万龙腾空。牌坊正中雕有盛气凌人的四个大字“金龙长城”。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广东会馆位于古镇的上街,始建于清朝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整个会馆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由山门、前中后三庭和左右厢房构成,由于保存完好,广东会馆已被有关人士认定为国内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江西会馆位于镇中街,又叫万寿宫,进门处可见一块万寿宫的牌坊,对面是一个大戏台,中间是个大院坝,前中后三殿,里面还有个非常独特的小戏台和厢房。是江西移民在乾隆年间集资修建的,会馆的布局小巧玲珑,有曲径通幽的意境,雕梁画栋的回廊、屏风、戏台等建筑让人叹为观止。
洛带之行,时值盛夏,气候炎热,攀登洛带长城之后更是大汗淋漓,幸得水龙节的泼水降温,才在烈日之下寻得了一丝清凉,在浮躁中嗅到了文化长存的芳香。抽个时间,同友人与家人一起去洛带,放飞自己的心灵,让灵魂和身体都来个SPA,从内而外吸收历史精华和文化精粹,愈加从容地应对生活起落和人生悲欢吧!
上里古镇 古道西风 水墨印记
从四川省雅安市向北,沿陇西河上行20多公里,就来到一块清静幽雅之地上里古镇。沿途中,陇西河两岸群山围绕,绿树成荫,悬崖峭壁,滴水石块,这样的一系列自然风光让人在来到上里古镇之前,就已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所折服,令人唏嘘不已。来到上里古镇的入口,经过一座位于小河上的石板桥,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后,一座“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小镇就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游客面前。进入古镇之后,颇有当年陶渊明在其《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初其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感。上里古镇,古代初名为“罗绳”,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驿站和古道。如今的这里,早已没有了茶马时期贸易往来的繁荣,没有了南方丝绸之路川流不息的名利纠缠,更没有了红军长征时期颠沛流离的战乱之苦,有的只是伴随着时光沉淀下来的厚重。这样的厚重,融会在了一滴滴淅淅沥沥的雅雨中,融会在了一幅幅泼墨的山水画中,更融会在了每一个驻足此地的游客心里。
雅安,自古便有雨城之称。在当地,更是流行着“雅无三日晴”的俗语。正是因为有了这润养万物的如烟细雨,上里古镇的魅力才能得以最大化的彰显。踏上古镇的石板街道,就能最强烈地感觉到水对于上里古镇的重要。与其他古镇相比,上里的街道终年湿润,不惹尘埃,呼吸一口空气,闻到的也是雨水过后清新的气息。行走在穿镇而过的小河边,看着雨水肆意地洒落在河面,敲打在屋顶的瓦片上,让人彻底地与尘世的喧嚣分离。雨中的上里,才更令人有一番古人的归隐之感,才更能成为淡泊而安宁的代名词。走过古镇的商铺街道,便来到了古镇食宿之地, 在这里一排排大雨伞之下品茗、娱乐、乘凉的游客众多,场景蔚为壮观。从此处沿河上溯一公里,有十余座古桥,造型无一相同。其中最有名的一座为清乾隆41年始建的二仙桥。朦胧烟雨中的二仙桥,更带给人别无二致的美感。站在桥下,假想着一位撑着红色油纸伞的采茶少女走过桥面,目光中带有淡淡的哀伤,这样的场面足以与戴望舒的《雨巷》媲美,这样的场面也只属于雨中的上里。
上里街道旁的建筑也大多为清代所建。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溢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得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古镇的民居,大多保留完好,街中心还有宽敞的戏坝子。雅安市每年的“年猪节”正是在此举行。民居的商铺大多成列的是具有浓郁川西风情的商品,吃的东西也极具雅安特色,有雅鱼,哒哒面、玉米馍馍、土鸡炖汤等等。流连于古镇的街道两旁,总会发现有很多年龄各异的绘画者来此写生。从他们一幅幅展开的画卷中,从他们一笔笔用墨迹勾勒的线条中,上里古镇的美表现得也越发的充实。古桥、古树、古场镇,古塔、古洞、古牌坊,再加上清末的宅院、唐代的喷泉,无一不向世人展示她朴实无华的千百年的风韵!傍晚的上里,隔江万里的袅袅炊烟升起,更为这一幅别致的水墨画增添了活力的元素。这样一处始发于水,终成于墨的美丽画卷,也等待着你为它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上里古镇,之所以能远远超越风景名胜、历史古迹的一般层次,以其水墨画般的中国传统人文风格突破岁月的风尘,正是因为以水为灵,以墨为魂。上里古镇之水墨也正是当今趋之若鹜的人们,渴求心灵的归属之根。不来上里,不拥簇一下这用水墨洗涤心灵的古镇,可以说是终日忙碌在繁杂事务中的都市人的一个错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