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纪念地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82年6月28日,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建成。1982年8月1日上午9时,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开馆典礼隆重举行。

2004年,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地基下沉,墙体倾斜。朱德故居保护与建设事宜被提上议事日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确定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纪念馆的修缮遵循“完善、充实、提高”的方针进行。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的改扩建是整个园区建设的重点,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最后由四川省委审定定稿。改扩建后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秉承原有的川北民居建筑风格,同原来的纪念馆相比有“三个不变”,即,地理位置不变,建筑格局不变,建筑风格不变。“五个变化”,即,建筑面积的变化——原馆建筑面积为2100平方米,新馆建筑面积为3760平方米,展厅面积由原来的820平方米增至2000多平方米;展示手段的变化——增加了声、光、电、多媒体、场景等展示手段;交通游线的变化——纪念馆由原来的坐东向西,改为坐北朝南,游人由原来的北面下坡入馆,变为从南面登山入馆;增加了广场,广场上矗立着朱德像;增加了序厅、售票接待厅、多功能影视厅、文物库房等配套设施。

朱德故居管理局局长龙腾飞告诉笔者,“朱德故居纪念园园区建设以1960年朱德回家乡时,写的诗歌《回大弯》:‘松青柏翠故乡景,桃红李白大地春’的意境,来展现朱德故里独特的魅力。”

2004年9月,仪陇县全面启动了朱德故居纪念园区的保护与建设工程。纪念园区面积为2.94平方公里,包括入口区、纪念区、民俗区、背景区四个部分。

青瓦房、花格窗、三合院、百花香。在朱德故里琳琅山风景区,到处可见泥墙青瓦的“三合院”,朱德同志旧居、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家祠堂都是典型的川北民居风格建筑。

作为革命老区,在红九军政治部驻地、马鞍镇红军街等遗址,至今还存有红军遗物180余件、红军石刻标语80多条。规模宏大,堪称“川北客家第一庄”的丁氏庄园保存完好。每逢节假日,庄园路、丁氏庄园、轿顶山等地的农家乐生意十分火爆,来农家乐吃饭的客人特别多,主人把一道道独具特色的农家菜用“掌盘”端出,“坨子肉”、“水滑肉”,“鲫鱼豆腐”,美味无比。

据轿顶山农家乐老板朱兴华告诉笔者,“自从办起农家乐,每天都觉得很忙,来朱德故里旅游的人很多。不但我家这样忙,景区的20多家农家乐也都这样忙。”朱兴华开的农家乐,一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

据朱德故居管理局营销科科长胡春兰介绍,近年来,到朱德故里观光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仅2011年,琳琅山景区就接待游人110多万人次。

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即将迎来开馆30周年的日子

2012年8月1日,是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开馆30周年的日子。30年来,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由起初的建筑面积仅有2160平方米,增加到3760平方米;由起初单纯的文物纪念地发展成为以朱德同志纪念地为主体的国家4A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年接待游人由开始不足千人,到现在突破百万人次。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