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 让古文化鲜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漫画/选自钱海燕绘本《小女贼的细软》(1 /1张)

吃饭是天下一等大事,所以古代圣贤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饮食方式是聚食制。这是我们民族饮食文化的特点。聚食制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一般都设置在住宅中央位置,这也印证了我们祖先对炊间也就是厨房的重视。

聚食制长期流传,凸显中国重视血缘家族观念。这种饮食方式最深刻的直观体现就是春节。“家庭宴会”成为联络感情的润滑剂,不论是在天涯海角,年三十都要赶回家去吃这年夜饭。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明熟食、善于烹调的先人,都被后世奉为圣人。商朝著名宰相伊尹因为善于烹饪,被尊为烹调之圣。饮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它是儒家文化核心思想——礼的本源,“夫礼之初,始诸饮食。”饮食与礼的起源相连,就给这一生活行为赋予了伦理化的内涵。

鲁迅曾说过,中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厨房。言下之意,国民们不过是这个大厨房里的食客。中国人的社交观念天然与“吃”有关,人们也习惯于将人生的重大时刻、喜怒哀乐、婚丧嫁娶、应酬交际用饮食活动来表达,用以礼尚往来,加强关系,客观上更增进了中国饮食的发展。历朝历代的文人学士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不吝笔墨著书立说。以美食家自诩附庸风雅的文人学士不胜枚举。

传统厨房是维系家庭关系的枢纽,而当代厨房早已超越了其煮饭烧菜的本位功能,演绎出当下世相百态中的人生况味。从女主人狭隘的“征服男人的胃、锁住男人的心”,到当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式社交场所的厨房概念。

现在开始流行把日常生活的重心由客厅转向厨房。现在的厨房可不再是“家庭主妇的牢笼”,而是男人女人们并肩做戏的秀场。一种花样翻新的厨房社交模式正应运而生,电视里不同频道的美食节目都在热播,书店里各种写法的美食类书籍都不愁卖。撰写各种美食类书籍的男女作者,生正逢时地华丽转身为美食达人和名望“煮妇”,真令人心下生恨没有早点投身为美食记者而光大资深。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