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的巷陌人家

戴卡的家位于北京东城区一座老四合院内。推开院门,一段青砖石路之后,带有小菱窗的月亮门,将视线引入小院内景:青砖瓦房,花格门窗,绿树青竹,各种式样的中国灯笼在静谧的石色与鲜活的绿色中,坐在花格窗下用餐、喝茶、吃水果点心,赏花草品韵竹,悠然惬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画一花一凳的组合,令玄关既带有异国风情又充满艺术气质

房间与临街的墙围合成这座约500平方米的院落,砖墙、木梁斜顶、方格木门、小格木窗,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风格,简单、平实、亲切、宽松,有“开轩面场圃”的轻松氛围。

就着四合院的格局,戴卡开始实施早就成竹在胸的设计方案:在装饰上突出房子的原味,在结构布局上为西式生活的开放式空间。房子以及小院最初的建筑元素不变,老家具能用上的都用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款法式雕花穿衣镜,增加了客厅的通透与明亮感,同时衬托出老房子的雍容之气

 

在这个基础上,主人引入风格相近的装饰元素进一步强调建筑的原味:淘来的石槽石缸养上金鱼,随意放置在院落中;粗粗的蜡烛加上玻璃罩,摆在院墙的台子上替代地灯;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全部种上花草树木竹子;客厅、餐厅顶棚上垂旋下几盏乡下使用的防爆灯,粗犷的金属灯帽与屋顶木梁和谐呼应;青松盆景、青瓷花瓶、老木门等中式传统装饰品随意摆放在房中,就像曾经的一段时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书柜附近,一个彩色绒线小坐墩,让阅读区更显轻松闲适

在空间布局上,戴卡将正房的三套间模式打通,构成一个大空间,厨房变成开放式,餐厅与厨房相邻,这样就可以实现欧洲人开放用餐的习惯;客厅也变得更宽敞通透,有足够的地方摆放女主人喜欢的大家具、大沙发。

这种强调原味的设计方法,看似漫不经心,但置身其中,每个细节都缭绕不尽北京那种巷陌人家的韵味,同时又保持了戴卡一家的欧式生活习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西混搭形成客厅放松随意的氛围,宽大的沙发、茶几、书柜,令人感觉愉快惬意

在房间主色调的设计上,戴卡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白色、深栗色混搭西式的田园花色,中式的颜色更多地体现在墙壁和家具上,而花色大部分则由软装呈现,这既兼顾了四合院的特点又适合西方的审美习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乡村风情的餐厅布局与原木屋顶相得益彰,两盏乡村防爆灯平添一种“吧台”味道

墙壁、屋顶全部漆成白色,木门、木窗以及家具全部漆成深栗色,这一深一浅的搭配,既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家居用色,同时其鲜明的对比,清新简洁,成为花色最好的衬托。女主人在这个主色基础上,尽情渲染了各种花色图案的软装,不同的图案和缤纷的色彩在房间中飘逸出不同的韵味。窗下一排宽大的沙发,采用了各种艳丽的布艺,丰满怒放的粉红色大花热情风雅,彩条纹案简洁利落,单色布艺既丰富了色彩又将花色过滤了一下,使得视线不会过于纷乱,地毯上的红蓝花卉图案细碎却优雅,与布艺花色一起融进周边的白色与栗色中。在这样的色彩渲染中,女主人不忘摆上花艺和碎花边餐具,进一步渲染欧式的田园氛围,让老四合院的底蕴更富有梦幻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庭院中的月亮门,青石砖拼花地,是主人最喜欢的中式元素

布艺花色,加上老式家具的沉淀厚重,让白色和栗色散发出特有的素朴气质,微微带有清香和阳光般的温暖,让一家人有种淡淡的怀旧快乐。

除了保留建筑元素、改造空间以及渲染田园情调外,戴卡还非常善于将经典元素与“用”结合起来,每一件物品都既能够体现家居主题,又实用方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传统的福字灯笼渲染出喜气盈盈的院落气氛,与花格窗户相映成趣

客厅中有一个老式书架,重新刷上栗色漆,很有现代简约感,最主要的是能够摆下戴卡带来的大量书籍,她还能将一些饰品花卉点缀其中,非常实用。欧洲人用餐时的调味品非常多,于是戴卡将一个旧木书柜改成橱架放在餐厅,女主人还将买来的各种茶具摆在上面。戴卡将家传的一面雕花落地穿衣镜带到中国,为它搭配了非常协调的中式家具,看上去既有殷实人家的贵气,进出门整理衣冠又非常方便。

风格的打造,颜色的渲染,氛围的烘托,层层展开,相互融合,戴卡形容这个家是将中国和西方、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一起的巷陌人家,“家居要有生命感,就是不仅要继承,还要营造居住者的舒适氛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