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熙故居的城南旧事
甘熙者,何许人也?
偶尔听到南京的朋友提到这个名字,不知怎的心头一动,既陌生又熟悉。于是就有了心事,但机缘总不巧合,坐落南京城南南捕厅的这座古宅渐渐成了心结。
终于有了到南京出差的机会,从朋友住的下关一路向南,风和日丽,我们直奔甘熙故居而来。
从资料上看到,甘熙乃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相传甘氏为金陵望族,三国名将甘宁、晋梁州刺史甘卓、清初江南八侠之一的甘凤池,均为甘氏先祖。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徜徉在“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深深庭院中,不禁佩服起主人的精巧心思以及豪阔手段,放在今天也算是个款啥的哈。
整个住宅的入口位于正落中间。正落沿纵深轴线布置的各种用房按顺序排列是: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等。
据导游介绍,正落是封建大家庭中长辈和统治整个家族的人物居住与生活用房,正落中轴线贯通,左右边落的处理有较大的差异。相对正落而言,边落没有直接对外的主要街道入口,要进入这个大家庭,任何人都必须通过正落的入口,这种布局体现了封建家庭中不能另立门户的观念,基于这种原因,在边落中不设正厅,保证了家庭中主要的礼仪接待活动都必须在正落中进行。难怪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亦如国,愈大的家族规矩愈大。此种不许自立门户的大一统观念,大约自秦统一天下以来一以贯之,直接反映在建筑文化中。
使人感到颇为奇怪的是内厅中的女子闺房,在厅后设置逼仄高耸的楼梯方能到达闺房,那时的女子皆要裹脚,小脚伶仃如何方便上下?转念一想,封建时代女子不过是男人的附庸,如此设置怕不过只是为了约束女子,古时诗词中很多篇章描写女子倚栏眺望远行的丈夫或情人,优美的意境中原来还隐藏如此凄凉的背景。
走来走去不多时便晕头转向,边落正落窜进窜出,浑不知置身何处。要是当年的甘熙先生见此情景,怕也只有摇头叹息。就这样一头扎进了当年的某个甘家子弟的院落,写到此处我已记不起他的名字,但却牢牢记住了他的夫人:严凤英。对于我们安徽人来说,当年的黄梅戏明星严凤英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虽然斯人已逝多年,但至今我家中还保留着由她主演的天仙配的电影碟片。蓦然间,冥冥中似有天意,让我这小老乡闯入她曾经的居处,为流连他乡的她敬献一瓣心香。
逛了半天,除了有精雕细刻的屋脊、门窗、廊檐、柱梁外,还有在各个门厅院落里举办的民俗展览,仅仅展览也就罢了,还有明码标价的商品和纪念品。打听之下原来甘熙故居正在举行系列传统民俗展示活动。我深深叹息。但愿日益蓬勃的商业交易不要将这承载着南京的历史文化,经历了二百年沧桑的古宅毁了才好。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