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多姿数侗寨


名家讲古之侗寨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侗族尽管习惯居住在近水江河边,但因人口繁衍和资源压力,也有一部分侗族村民居住在山上,从而形成了侗族村寨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都柳江等大河侧畔的侗族村寨,这里江河宽阔,难以修建桥梁,传统交通主要靠舟船,故村寨往往都有通向江边的码头。大河沿岸土地平坦,物产丰富,交通方便,这里的村寨一般相对富庶,但也因此使得这些村寨发生了较大的异化,侗族村寨的特色不够鲜明。
第二种是位于宽度适中河流两旁的侗族村寨,这些村寨无论是位于河流一侧还是夹河而居,都需要修建桥梁到达河对岸,各式各样的风雨桥就成为这类侗族村寨的显著特色。这些村寨有一些保持了原始风貌的侗族村寨群体,广西三江县林溪河沿岸的程阳八寨和湖南通道县坪坦河流域侗寨,就是其代表。
第三类村寨是位于深山高坡的侗族村寨,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这些地区的侗寨的文化传统往往保存较好,贵州黔东南传统的六洞、九洞地区的不少侗寨都属此类型。
侗族村寨的民居一般临水依山修建,廊檐相接,鳞次栉比。典型的侗族传统民居为杉木建造的吊脚木楼。理想的吊脚木楼应有四层:底层堆放柴草,关养牲畜,设置石碓;二层设火塘和老人住房;三层为年轻人的卧室;四层则贮存粮食或堆放杂物。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木楼只有两三层。楼房外围,多设走廊栏杆,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是家庭成员休息和做家庭手工的好地方。南部有些地区的侗族村寨,各家各户的住宅木楼喜欢房檐相接,廊道相通。每逢喜庆节日,人们相聚于此设宴待客,故有“侗屋高高上云头,走遍全寨不下楼”的说法。
侗族寨子一般都溪流纵横,水塘密布,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都建有鱼塘,鱼塘边修建两层禾仓,塘水既养鱼又防火,具有水乡村落的特性。村寨内的道路交通网络,是以寨门和鼓楼等公共建筑为节点,以寨门与公共建筑间的道路为干道,从干道引出以通往各家各户的支路。村寨的主要道路从寨门向外延伸,或与邻近村寨相连,或与附近的主要交通要道衔接,有的道路则通向村外田间地头。在有较大河流可以行船的侗寨,临河一面往往有寨门通向河边码头,有的寨门还与鼓楼结合在一起,颇为壮观。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