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多姿数侗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西三江县程阳八寨之一的马鞍寨(第二类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西三江县高定侗寨(第一类型)。

名家讲古之侗寨

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侗族尽管习惯居住在近水江河边,但因人口繁衍和资源压力,也有一部分侗族村民居住在山上,从而形成了侗族村寨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在都柳江等大河侧畔的侗族村寨,这里江河宽阔,难以修建桥梁,传统交通主要靠舟船,故村寨往往都有通向江边的码头。大河沿岸土地平坦,物产丰富,交通方便,这里的村寨一般相对富庶,但也因此使得这些村寨发生了较大的异化,侗族村寨的特色不够鲜明。

第二种是位于宽度适中河流两旁的侗族村寨,这些村寨无论是位于河流一侧还是夹河而居,都需要修建桥梁到达河对岸,各式各样的风雨桥就成为这类侗族村寨的显著特色。这些村寨有一些保持了原始风貌的侗族村寨群体,广西三江县林溪河沿岸的程阳八寨和湖南通道县坪坦河流域侗寨,就是其代表。

第三类村寨是位于深山高坡的侗族村寨,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这些地区的侗寨的文化传统往往保存较好,贵州黔东南传统的六洞、九洞地区的不少侗寨都属此类型。

侗族村寨的民居一般临水依山修建,廊檐相接,鳞次栉比。典型的侗族传统民居为杉木建造的吊脚木楼。理想的吊脚木楼应有四层:底层堆放柴草,关养牲畜,设置石碓;二层设火塘和老人住房;三层为年轻人的卧室;四层则贮存粮食或堆放杂物。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木楼只有两三层。楼房外围,多设走廊栏杆,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是家庭成员休息和做家庭手工的好地方。南部有些地区的侗族村寨,各家各户的住宅木楼喜欢房檐相接,廊道相通。每逢喜庆节日,人们相聚于此设宴待客,故有“侗屋高高上云头,走遍全寨不下楼”的说法。

侗族寨子一般都溪流纵横,水塘密布,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都建有鱼塘,鱼塘边修建两层禾仓,塘水既养鱼又防火,具有水乡村落的特性。村寨内的道路交通网络,是以寨门和鼓楼等公共建筑为节点,以寨门与公共建筑间的道路为干道,从干道引出以通往各家各户的支路。村寨的主要道路从寨门向外延伸,或与邻近村寨相连,或与附近的主要交通要道衔接,有的道路则通向村外田间地头。在有较大河流可以行船的侗寨,临河一面往往有寨门通向河边码头,有的寨门还与鼓楼结合在一起,颇为壮观。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