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上杭客家古城

走进那些历经风雨的老街和民居,深深的庭院里头有历史,历史中有故事,故事里有人……它们永远在精神的世界里守卫着游子的灵魂,安放着故乡的味道,也铭刻着祖先的骄傲。

一纸公文,引发人们对福建上杭这座千年客家古城古建筑保护的关注。

近日,福建省《上杭县“城市建设年”大会战实施意见》公布,明确该县从6月份开始,改造建设客家新天地等五大片区。其中,“南门大桥及两岸片区”改建引发争议,对于解放路和杭中路这两条路上具有上百年历史的民宅,尽管文件中并未表示如何处置,却明确规定在10月底前完成征地、拆迁协议的签订。

“房子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红军当年还在院子里住过。”杭中路82号院的主人称,“杭中路上的老房子都要拆,网上已经看到规划了。”

上杭县城建局副局长阙水冰则反复强调,上杭其实没留下太多有价值的老房子,杭中路上一些院子已经被建成了小楼,“很多与原来的建筑风格不协调,我们要通过旧城改造,把房子拆掉,按照原样去复建。”

不过,在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看来,上杭应把有历史的老房子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因为它是建筑,而不是物品,可以拿走,可以放到博物馆集中起来。”所以,“尽量应该都在原位,修旧如旧。”

与此同时,名为“拯救老上杭”的微博被大量转发,很多在外地生活的上杭人把老宅的旧照片发给微博主人,希望能留住曾经的记忆。一些80后甚至90后的上杭年轻人也通过网络组织起来,希望能够保住他们最爱的家乡。

论战与交锋

上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当地的一些民居已有上百年历史。

走在上杭县杭中路上,几米宽的小街时不时会跳出一座座客家风貌的大门,走进一看,一些院子里堆着废弃的木料,一些院子里盖起了二三层的小楼,只有数得清的院落看起来还保存不错,能看得出对称的格局,看得出木雕石雕费了心思。这里的居民表示,他们已经听说房子可能要被拆除的消息。

更多的居民则对自己的房子拆或不拆还不太明确。豆腐干铺子的老板称,老街上的房子一般都是前面有个门脸做生意,一家人住在后面的房子里。至于拆与不拆,县里曾做过摸底。“大家也愿意拆。你们觉得老房子挺好的,我们都住烦啦,一下雨,屋里的东西全都要霉烂,我们还羡慕住高楼大厦的人呢。”

26岁的陈凯身在武汉,当他从老家的亲人口中得知,曾令他魂牵梦绕的家乡要进行拆迁时,他决定和女友徐娜做点什么。据陈凯介绍,自家的祖屋,是一处典型的闽西客家风情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两个年轻人决定在微博上呼吁。现实里,他们还联系了其余9名支持者,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长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厦门嘉庚学院。6月7日,陈凯将仅有百余名粉丝的个人微博更名为“拯救老上杭”,包括他在内的11人,还创建了与微博同名的QQ群。

时间一天天流逝,虽然每天都在微博上呼吁,团队成员也在现实中向师友们奔走请教,但“拯救老上杭”活动激起的回应,被湮没在浩瀚网络中。

转机出现在6月19日。前一天深夜,在和女友字斟句酌两个多小时,并经团队成员挑刺后,陈凯将新一条微博发布到了网上。19日中午,拥有1400万粉丝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转发了他们的微博,引爆了连锁转发效应。当然,引来的不仅是掌声,还有质疑。

“最多的质疑,就是说我们不了解老宅居住者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徐娜介绍说。有住屋被划入拆迁范围的解放路居民给陈凯留言,说目前老屋残破不堪,面临随时崩塌的危险,修缮师傅坦言无法修缮只能翻建。还有人认为,老街、老宅没有多少文物价值。

陈凯则认为,不要小看那些历经风雨的老街和民居,走进深深的庭院,里头有历史,历史中有故事,故事里有人……它们永远在精神的世界里守卫着游子的灵魂,安放着故乡的味道,也铭刻着祖先的骄傲。

修缮抑或复建

目前,一篇出自上杭县委宣传部、题为《魅力,来自坚守》的文章,正被放于上杭县官方网站的醒目位置。文中透露在2012年,上杭县委托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古建所对临江楼地段街区进行了保护性规划,并对街区内的古建筑进行了现场测绘。

同时,委托厦门大学建筑学院对近800米长的解放路老街进行了保护性的更新设计,对沿街范围内的古建筑进行了测绘和修缮。厦门大学还对上杭古建筑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上杭客家住宅的建筑文化和居住形态》,设计了16套具有客家建筑风格的住宅在上杭县城乡推广。

“文中还提到县里登记了不可移动文物616处,文保单位68处,可这些被提及的规划和文物在哪里?官方都没有公示。”指着电脑上的文字,陈凯一字一句地质疑。6月16日,陈凯再发微博,指出目前存在的六大问题,并希望得到回应。在此期间,陈凯还两次依法申请公示拆迁和文物保护文件,但目前仍无回应。

6月26日,上杭县政府在网上明确宣布,已将南门大桥及两岸片区组团内占地24公顷的瓦子街片区、占地4公顷的临江楼片区划定为历史风貌保护区。

不过,从上杭县城建局提供的图纸看,临江楼地段街区能原址保留的历史建筑不过十三四处。当地更推崇的一种做法是异地复建,先把拆下来的建筑零构件保存起来,总体建设历史风貌区时,老部件配上仿古风貌的新材料重新建造。

而上杭当地人谈到客家老院子时称,那些院子别有洞天,曲径通幽,希望未来,仅存的这些老房子能够留在原处,留住上杭人永远的记忆。“建了新城,老城全部拆了,那还是曾经的家乡吗?”

同样让人担心的是,这次上杭城市建设年大会战,有文物保护身份的建筑算是有了护身符,不能被拆掉。但是没有文保身份的历史建筑,那些上百年历史的普通民宅能保得住吗?

如果说,划入历史风貌区的解放路东段,老宅子的命运还未最终确定,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当地人口中的“西门”,也就是解放路西段虽然是当地老字号店铺的聚集处,却因为不在历史风貌区内,将被拆除。未来究竟如何发展,或许也只能像上杭县城建局负责人说的那样,“上杭不是历史文化名城,该保护哪些建筑,要看当地的实际情况。”

“全中国的高楼还不够吗?上杭这样同质化的高楼建筑凭什么跟大城市竞争?不少朋友想来上杭就是为了一些老民居、城关老教堂,他们都当成宝贝一样不断拍照。我们手捧宝贝却当成垃圾一般扔掉,我只能说太可惜、太遗憾了。”陈凯则如是说。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