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雕刻也是门中国功夫
手雕的珍贵。
清明上河图水纹的创新。
八大山人图画为原型雕刻的餐桌椅。
“中国功夫”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而雕刻对于中国古典红木家具而言,无论是气质雕琢还是韵味装饰,同样具有内外兼修之功力,交相辉映之气质,所以,紫檀家具雕刻俨然也是一门“中国功夫”。
在古典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中,雕刻在装饰手法中占有首要地位,论其技法可分为: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相结合、圆雕等四种。其中,以浮雕手法使用最多,同为浮雕,又会因花纹的突出多少、由浅至高而分多种。一般而言,一幅雕刻作品需要30几把不同的雕刀结合使用才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至于图案的美感及艺术水准,全在于雕刻师的技术功底。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人们首先从石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并孕育着雕刻艺术的才能和审美观念,又从陶器的制作中获得制作动物和人物的造型功能。竹、木、玉、犀牛角、象牙、玻璃、彩塑、石等均可作为雕刻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无论经历多少艺术形式的演变,雕刻工艺的魅力从未因岁月的更替而褪色,反之变得越加珍贵。回归到古典红木家具,手工雕刻所赋予家具器物的灵与魂永远无法被机雕所取代。
手雕的珍贵
一个古典红木家具雕刻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几年修炼,而是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注与投入,才能够将雕刻刀运用自如到心手相连的地步,才能够真正将刀下所雕刻之物的形、神、情兼顾,真正塑造出有灵魂有个性的传神器物。机雕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创作时间及大面积切割方面要优于手雕,然而如紫檀家具这样名贵的精工细作,手雕占据了完全的霸主地位,它所创作出的细节美感,机雕永远望尘莫及。宣明典居一直坚持手雕工艺,从宣明典居的每一件紫檀器物上,呈现的全部是手雕的艺术之美。
题材的创新
每一件古典红木家具都是有个性、有灵魂的,这不仅表现在它的骨骼上(整体制作工艺),更表现在它的细节上(如雕刻装饰)。在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上所呈现的雕刻受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影响甚深,尤其是中国绘画,它给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的雕刻提供了无限的题材和传神的境界,也正是因为这种跨界的借鉴,才使得中国古典红木家具能够在今天依然拥有良好的中国古文化韵味的传承,才能够让我们的后代更多的从今日的古典红木家具中品读中国幽远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
就历史阶段而言,明清古典红木家具的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就雕刻内容而言,有神话故事纹饰、历史人物故事纹饰、龙凤纹饰、植物纹饰、动物纹饰、杂宝纹饰、自然风光纹饰等。在明清古典红木家具上各种各样的纹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如历史人物传说、宗教文化、风俗习惯等,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
作为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当世制作者,宣明典居立求在传统中寻求创新,全手雕作品《郎世宁花鸟顶箱柜》和《郎世宁嵩献英芝图》(插屏),逼真重现了郎世宁的高超绘画技法,而八大山人的《孤雀图》、《荷塘翠鸟图》落入宣明典居的器物之上,它传神的抽象之美终于能够触手可及。这就是题材创新的典范,同时也是宣明典居一直追求的艺术与古典红木家具结合的最佳表现形式。如此的题材创新与艺术表现,宣明典居还在不断突破与探索中。
今天,可以从古典红木家具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我们势必要感谢那些将雕刻艺术活化于家具之上的默默工作者——雕刻师。是他们让我们得以欣赏到又一门“中国功夫”
责任编辑:ZF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