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给予元上都高度评价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总指挥部了解到,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给予元上都高度评价。

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前夕,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受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委托,所做的元上都遗址普遍价值审定报告中,对该遗址的价值标准、真实性、完整性给予高度评价。

首先,元上都遗址的位置和环境显示出来自于蒙古族和汉族两者在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上的共同影响。城市遗址展现了两个民族结合的城市规划模式。通过蒙古族和汉族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融合,元朝才得以将它的统治扩展到当时已知世界的极大一部分范围。元上都遗址是一个包含了不同民族团体的融合型城市规划的独特范例。

同时,元上都遗址非凡地见证了元朝的征服者忽必烈汗的最高统治,这种统治包括对被征服者文化、政体的吸收和改变,也包括征服者保持和维系原有文化传统的决心和努力。

另外,元上都遗址的位置、环境以及它的城市模式证实了游牧与农耕文化的并存与融合。汉地结合园林和景观的城市规划对于元朝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在元上都是必要的,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城市布局的杰出范例,展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外,元上都城是13世纪“佛道大辩论”的发生场所,这个事件促成了藏传佛教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

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也认为,于公元1430年废弃的元上都城,被草原覆盖,保存了13世纪至14世纪元上都城建造和使用时的整体格局和城址。宫城、皇城、外城的城墙墙体共同展示了中原传统的城市规划布局。并且可以通过其中一部分已经被发掘、记录和回填的宫殿、庙宇建筑的土堆清晰地展示出元上都城的规划布局中对于蒙古部落会议和狩猎需求的考虑。门外的关厢、铁幡竿渠和墓葬群遗存都存在于它们的自然和文化环境范围内。后者保存了关于城市选址至关重要的自然要素,背山面水和四种类型的草原景观,尤其是含有河流湿地的金莲川草原。在景观上,元上都遗址能够被清晰地解读。

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还认为,元上都具有真实性。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见证了具有蒙汉民族文化结合特征的都城形制、历史格局与建筑材料等的真实性。墓葬群真实保存了蒙汉民族于上都生活的历史信息与物证;除明德门遗址和皇城东城墙进行过少量修缮活动,其他组成部分基本没有出现人工干预。同时,地理环境与草原特色景观保存完好,真实地延续了草原都城的环境特征和空间感受。

因此,我国政府提交的《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声明的列入理由、包括4条价值标准全部获得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ICOMOS的充分认可。

当地时间6月29日18时23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一致同意将我国申报的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0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国第42处世界遗产。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