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是宜居城市的前提
高中母校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条两边都是高大梧桐树的林荫道。林荫道连接着公路边的校门口和掩映在树荫重重背后的校区――一排排的红砖瓦房。我的妈妈就曾经和我走着一样的林荫道,到过相同的教室上课。
两边的梧桐,各自伸展,在远处的高空,又亲密地合拢。绿荫如伞,把这条路遮蔽得严严密密。每次,放学,或者上学,想找到一个偷跑进来的淘气小光点,都寻寻觅觅不可得。这条林荫道不仅阻隔了烈阳,也把校门口省道上疾驰而过的汽车的尾气和鸣笛统统阻隔,同时,也缓解了无数学子的学业压力,给单调而苦闷的校园生活增加了一抹浓绿。
采麦网网友口袋里的猫咪说,“通往学校的就是一条林荫道,感觉我们的学校是藏在树林里的城堡”,我深有同感。
后来,到了城市。眼看着身边的路越来越宽,树却越来越少。砍完大树后新种的小树,伞冠投影到路面,只有一个小小的黑圆圈。骑车上班,除了在大太阳的炙烤下狂飙外,遇到红绿灯,这样的一个小黑圆圈,只能为我遮挡住脑袋上方那一小片耀眼的光芒。
人类的创造能力无限。遮阳伞、防晒衣、遮阳帽、防晒霜,夏日里,这些科技产品火爆热销。骑车或者步行者,几乎人手一套。连开汽车,都可以贴个膜来避暑防晒。可是,这些发明带给人们的除了防晒,还有闷热。密不透风的包裹自己,成了生活的常态。
人真的很奇怪,在乡村生活的时候,羡慕着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到真的完全融入这样的生活,又开始觉得,道路两边如果有两排郁郁葱葱的树木守护,会给每个途经者的心灵增加一片凉爽与宁静。而居所窗外如果满目绿荫,就会感觉,即使炎炎夏日,不依赖空调,依旧可以保持一份自然的清凉。
这或许也是未来我们城市发展的方向。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来都不是事物本来就该有的发展方式,在这两者之间,肯定有着一种微妙但确确实实存在的平衡点,找到这个平衡点,城市化就可以在发展和宜居之间,畅意前行。
《马丘比丘宪章》结束语说:古代秘鲁的农业梯田受到全世界的赞赏,是由于它的尺度和宏伟,也由于它明显地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它那外表的和精神的表现形式是一座对生活的不可磨灭的纪念碑,在同样的思想鼓舞下,我们纯朴地提出这份宪章。
期待城市发展的前景,与绿色同行。
链接:城市规划趋势之演变
《雅典宪章》:《雅典宪章》(CharterofAthens)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雅典宪章》以后的城市规划基础上都是依据功能分区的思想而展开的,尤其在第二次大战后的城市重建和快速发展阶段中按规划建设的许多新城和一系列的城市改选中,由于对纯粹功能分区的强调而导致了许多问题,人们发现经过改建的城市社区竟然不如改建前或一些未改选的地区充满活力,新建的城市则又相当的冷漠、单调,缺乏生气。
《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charterofMachupicchu)是国际建筑协会于1977年底在智利首都利马会议期间发表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批评了《雅典宪章》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结构的有机性。
《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城市必须规划并维护好公共运输系统,在城市建设要求与能源衰竭之间取得平衡。建筑――城市――园林绿地的再统一是城乡统一的结果。
TOD模式: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