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环保模范城市 泉州营造宜居宜业环湾向湾之城

“城在林中、水树相映、满目翠色、陶情自然”的美景,让老百姓感觉泉州越来越宜居宜业。
从“四山两江”的保护令实施,到“生态植树年”里的绿化上档次春季大行动,泉州掀起一场“全民皆兵”的植树造林风潮;如今“森林泉州”全面推进,前后历经十载,青山挂绿,葱葱郁郁,大泉州的生态环境渐成体系。
近年来,随着城区东扩、南下,向湾环湾大发展,公园、绿灯随处“开花”,加上中心城区“引森林入城”绿化理念的推行,让刺桐古城生机重焕,营造出更加宜居宜业的环湾向湾之城。
植树造林山更绿
周末,呼朋引伴,驱车出城向北,沿刚刚修葺一新的齐云路,直抵山顶南台,饱览沿途绿意之余,沏一泡好茶,围桌闲聊,何等惬意……这种休闲方式,在市区清源山上屡见不鲜,已成不少泉州人的习惯。
“树木绿化越来越多,山变得更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最先受益的当然是老百姓。”经常自驾出游的康先生这样概括泉州营造生态之城的影响。
17.72万亩、13.8万亩、20.33万亩、14万亩、34.32万亩……这组林业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的是从2007年至2011年泉州每年植树造林的亩数,覆盖全市城市的大泉州生态环境体系已初步构筑。
多样绿化城更美
“揽清源之碧影,挹烟云之胜概!”用这句古人诗句来描绘如今中心城区的绿化美化,最为贴切。
从建成区几条道路绿化的改造升级,到城东、东海等新城区主干道绿化的香化彩化,再到沈海高速泉州段森林通道的如火如荼建设,连接城市交通要道,绿意荡漾,四季花香;从每年几处上千平方米中心绿地的建设,到“见缝插花针”立体绿化任务的下达,居住环境的改变老百姓看在眼里。
近年来,泉州突出以增加城市绿化量、提高绿化档次和加强绿地管理为主攻方向,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城市绿化带来的好处,顺利实施泉厦高速公路丰泽段绿化景观整治、新华南路街头绿地、美食街北段游园、安吉路绿化改造、大坪山郑成功公园和泉秀街东段绿化改造等多个绿化城建项目,城市绿化指标大幅度提高。
2008年以来,中心市区积极拓展绿化空间,精心打造“城在林中、水树相映、满目翠色、陶情自然”的滨海园林绿都,中心市区绿化覆盖率、绿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分别从39.46%、36.52%、10.99平方米提高到40.48%、37.6%、11.8平方米。
山海相依湾更靓
“两江一带串珍珠,众山齐遥相对望,显山露水共交织,碧海绿环映邑城”这是未来20年时间,980平方公里环湾核心城区绿化的美好憧憬。
作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街头公园——滨海公园,已初具规模;公园面海一侧的步游慢行系统,成了市民休闲新地点;起于大坪山,穿越大小桃花山,直抵泉州湾入海口的生态绿廊也在精心谋划中……
去年年底通过的《泉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显示,未来20年泉州将形成“一片、一带、三轴、多廊、多园”生态绿地格局,由海湾、江岸、山体、公园及绿道等,构成“山城相依、水系绕城、绿网交织、绿块镶嵌”的网状绿地结构,从而形成一幅“环湾面海、绿在城中、城在园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图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