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物馆学习古典皇家风范


图 华盖
哪怕在家居装饰方面偏好古典主义之人,也会对诸如巴洛克、洛可可等特定的风格感到困惑,因为这些风格并非当下常见的事物,难免感觉抽象,不如去博物馆看看那些风格盛行时期的家具到底该是什么模样。多数历史悠久的国家都开放了昔日的皇家宫殿、园林、府邸,其中保留着大量代表当时最高生活品质的家具展品和室内装饰,在你购置家具摆设前,若有机会造访一下最好不过了。
对于国内大多数喜欢以古典风格装饰家居的人而言,每每听到设计师在描述装修愿景或家具店导购在介绍产品时提到某种具体风格,都会感到些许头痛,若说是中式古典的风格倒还好些,我们或许在古书或电影里还略有涉及,但换作巴洛克、洛可可这些名词,就让人感觉十分抽象了。说到底,这些风格本身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们盛行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要想鉴别眼前之物的做工是否符合当年的讲究,或者设计上有没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去该风格盛行时期所造的宫殿、园林或府邸看一看。在欧洲,这些昔日极尽奢华的建筑内部装修以及家具、摆设、生活用品都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即使曾经被人为破坏或自然风化了一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修缮,对于我们来说是代表着当时最高生活品质与艺术品位的原始范本。同样地,在中国,我们也不妨去重修的名人故居与历史园林看看,那里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古董家具,更有古典建筑隽永的格局与内饰,很值得参考与借鉴。
原汁原味的宫殿欧风
现今在欧洲,从里到外都还保留完好的宫殿大多数是16世纪以后建造的,其内饰风格基本上以巴洛克(Baroque)、洛可可(Rococo)和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为主,是人们学习各个时期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的博物馆,也是室内设计师还原与再创造的基础模型。
其中巴洛克源于罗马,17世纪最为兴盛,其色调比较华丽,强调绘画、雕塑与室内环境相互融合的空间感,形式多变,有力度、有层次、有深度,大量采用大理石、宝石、青铜和金,看起来很奢华。从巴洛克风格中发展而来的洛可可则以纤细轻盈的曲线为主,比如频繁使用不对称的C形、S形,建筑的室内饰有大量镜面和花环、花束、弓箭与贝壳纹样,将金色和象牙白这些明快的色泽运用在各种细节上。此外它还受到中国清朝工艺美术的影响,在庭园布置与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到了18世纪后半期,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繁琐的装饰手法、变幻莫测的曲线与贵金属镶嵌完全被摈弃,取而代之的是以更加古老的古希腊与古罗马家具为风格基础的新古典主义,这种相对更理性内敛的风格在欧洲蔓延,并发展到了美国,成为当时上流社会室内装饰的主流,如今我们能够在美式风格中一瞥新古典主义的原味。
Points
西欧不少古代建筑的外立面及其结构都是巴洛克风格的,像法国的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美泉宫,德国的一些教堂也是以该风格装饰内部空间,比如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当然,所谓风格分类在这些建筑中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就整体而言,法国的苏比斯亲王府邸的公主沙龙和德国的无忧宫是洛可可风格的代表,而外部是巴洛克风格的凡尔赛宫和美泉宫分别以王后居室与茜茜公主寝殿为特例,其内饰则完全是洛可可风格的。在历史上可作为新古典主义风格典型的宫殿博物馆并不多,如今保留最完整的当属西班牙的马德里王宫,很值得一看。
中式古典在园林
通常而言,骨子里极为传统的中国人是不愿意将家里装修得与外国宫殿有一丝相像之处的,若要往旧了修,就得是从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中式古典家居风格。以清代乾隆为界,明代和盛清以前的家具大致皆可纳入明式,清式则指乾隆以后直到清末民初。
明式家具继承了宋元以后商业发展的成果,以黄花梨、紫檀木为材,多采用小结构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与多样性,极少上色,也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木色纹理,体现材质美,因此形成了一种清新雅致、明快简约的风格。
清式家具工艺精湛、雍容典雅,多用酸枝木和红木作材料,雕刻花样多,常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设计出了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圆角柜、大画案等,清式家具在其基础上产生了如红木福寿如意太师椅、炫琴案、紫檀圆凳、钉绣墩等家具,更工于细节,精雕细琢到几近繁琐的地步。
中国传统的家居设计讲求内外兼修,因此我们不能单单从家具层面上来撷取古典主义的精华,而应从古代建筑的结构、内饰以及周围环境作综合考量,最好的参照方式应属造访园林博物馆,其中不只有上好的家具,更是中式古典庭院及建筑周边布置的极佳示范。
Points
在我国,保存尚好的皇家正殿只有故宫博物院这一座,其参考价值以清代设计为主,更多地在于御花园与寝宫。举世无双的行宫圆明园本来是很值得看的,如今反倒要去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一睹芳容了。
实际上,古时被称为天堂的苏杭,也存在过不少生活讲究程度不亚于皇室的大户人家,其府邸可以说是明式家居生活的精髓。因此我们不妨将视线投向苏州园林,它们虽不如颐和园大气,但其精致古雅反而更胜几分,比如拙政园和留园,在那里展出的家具与摆设有许多珍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