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大木作到红木家具小木作
建筑是大木作,家具是小木作。仙作家具优良的制作工艺,离不开自古传承的建筑木作传统。莆仙人的妈祖文化信仰,也带来了持续不断的庙宇祠堂建筑繁荣。追寻仙作工艺的本源,我们发现建筑大木作是仙作家具小木作的基础,而家具小木作则带来了新一轮的繁荣。
从建筑大木作到家具小木作
文/陈盛娥
可以说,仙游现有的艺术景象是建立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上,有相辅相成之气。在经过学术性的组织之后呼之欲出。
从历史说起
正所谓,“山有水则灵,水随山势则兴”。一个艺术流派从来不是孤立的,它无法脱离历史环境。事实上,仙作亦是根植于妈祖文化之上,继而渗透、交融、升华。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莆田妈祖庙是中国优秀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仙作艺术的本初。元朝,妈祖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住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明朝,妈祖祖庙又得到进—步扩展。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己颇具规模,成为—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开始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现在,湄洲妈祖祖庙已形成了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妈祖庙宇的修建是大木作,培育了一批能工巧匠。他们基本上承担了整个闽南地区的祠堂、庙宇等民间建筑的雕刻工作。
此外,仙游的家具制作技艺可追溯到北宋,开北宋宫廷家具制作之先河。北宋太师蔡京将传统的木雕艺术融入了宫廷家具之中,太师椅(大圈椅)也由此而来。许多技艺纯熟的民间雕刻艺人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发轫于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也因此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古朴而文雅的色泽、精致而圆润的制作工艺,深受收藏者的喜爱。雕刻艺术在这之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继承传统工艺,发扬传统民族艺术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至此,形成木雕、古典家具的创作之风,在历史轨道上不断前进着。
艺术回归本体
仙游在艺术和文化上保留着很多传统的东西,立足学术是仙作的基调。明红堂蔡朝忠认为,仙作已塑造除了“品、匠、才、意、境”的艺术特色。在某种角度上说,这也成为古典家具艺术的新的符号。
在历史的基础上,艺术创作正逢其时,甚至出现“三代同台唱戏”的良好局面。一批对自身文化身份充满信心所坚持的创作者已经开始聚集,借鉴着传统,力求广博,形成了新的韵味。早期,主要是体现在工艺品上。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在这之后,开始探究古典家具之旅。尽管每一位工匠的手法各异,但从选材到工艺技术,从塑造实物到建立情感表达的途径,均已达到艺术水平。黄春高、游良照等老艺人把仙作传统工艺发扬光大,而林庆财、林洪英等当代工艺大师承袭传统风范并不断地尝试着新的艺术路径,再加以创新,突破了传统的雕法,运用拼雕、浮雕、镂雕等技法。游良照的《清式紫檀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林庆财创作的木雕作品《仙道》、《嫦娥奔月》……所有的作品,无论是木雕工艺品,抑或是古典家具,均精心雕刻而成,造型柔美,灵巧飘洒,体现了仙作的艺术精髓。这一群艺术家,用匠心、高审美以及独特的艺术构思,审象求形,创作出形神逼肖、气韵生动的艺术妙品。
显然,在当代艺术潮流中,仙游古典工艺家具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其精神气质和魅力呼之欲出,在临、仿中最终得以自出已意、自成吾法而别成一格,名声远扬,深受各地的艺术家、评论家和收藏家的推崇和赞赏。
当代盛会当代造
市场是一股无法让人忽视的力量。从2006年起,仙游逐渐发展成为活跃的红木家具中心。从2007年到2009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但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外部环境已经迥然不同,其号召力日增。
当我们提到仙作,有一个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为值得一提。因为他对于仙作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系统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它的发展,这个人就是仙游县政协主席何锦弛。作为仙作的旗帜性人物,他本着推动中国当代古典家具行业发展、提升仙游文化品位的初衷,近年来他仍然始终不遗余力地推广仙作,举办了大型当代家具展览活动,做出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为仙作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地位。目前,政府正在全力推动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博览城建设进程,在4月底,一号楼将建成投用。
古典家具企业则为仙作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现实语境。2010年,全县已有各类工艺美术企业2600多家,工艺美术产业规模企业增至78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各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近1000人。今年,大部分家具企业苦练内功,升级转型,致力于提升工艺,品牌塑造。他们齐并进,造就了一次非凡的仙作盛会,也把这个有活力的古典家具国度推到了新的层面与高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