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rg Jensen(乔治杰生)银雕系列作品

银是最佳的制作材料,其闪耀的光辉有如月光般美妙。”——Georg Jensen 1904

一款华美高贵的珠宝首饰不仅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能让房屋顿生光彩,同样一件精致优雅的银雕制品也能使周遭蓬荜生辉。为保证品质始终如一,华美隽永历久弥新,所有的作品均是在我们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工作室制作完成。我们的工匠们经验丰富,造诣深厚,工艺精湛。

Georg Jensen(乔治杰生)银雕系列作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您有幸造访我们的工作室,将亲眼见证杰作的诞生。在乔治杰生总部的工作室里,工匠们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不时能听到敲击捶打的声音:榔头轻轻地叩击银器,动作必须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在这美妙的声音中成就了完美之作。最后的工序需要工匠们用敏锐的手指不断抚摸银器表面来检查其线条和结构是否合格。每件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其纯粹的设计美感超越时尚界限,其优雅的造型无与伦比。

创造一件世界级的作品需耗时数天,数周甚至数年的时间。不过我们并不在乎,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的卓越需要用时间来锤炼。

Ambassador 纯银系列

乔治杰生的Ambassador纯银系列为百年传世之作的典藏甄选。从新艺术风格到装饰艺术直至丹麦现代风格,这些纯银作品尽显各个时期典型的艺术风格,折射出令人心驰神往的创作意境。众多技艺精湛的银匠大师代代传承着品牌独一无二的设计语汇,永远保留最卓越的工艺与质量。

乔治杰生在纯银设计和制作方面造诣精湛。Ambassador系列彰显品牌的优雅华美、经典永驻。任凭岁月流逝,这些作品愈发弥足珍贵,世代相传。

在乔治杰生Ambassador系列中,不乏各类佳作,譬如经久不衰的Grape葡萄系列,Sigvard Bernadotte倾情打造的草莓碗具,以及汉宁科佩尔精美绝伦的1026号纯银鱼盘——这件惊世骇俗的作品让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享誉全球。该系列所有作品均在哥本哈根纯手工打造,傲然于世一个多世纪。

经典系列

乔治杰生自早年以银匠铺起家伊始,致力于培养极具天赋的新生力量。品牌创始人独具慧眼,善于发掘拥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将与当时技艺超凡的艺术家们进行合作,视为品牌发展的使命。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历经百年,是乔治杰生不断创新的坚定基石。从乔治·杰生探索新艺术风格开始,到一代代继任大师对装饰艺术、功能主义和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发展创新,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则集中呈现在Ambassador系列作品上。

经典时代展现了新艺术风格和装饰艺术的创作作品。创始人的早期作品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弯曲弧线肆意大胆地表现出来,成为新艺术风格的最佳力作。而上世纪20年代出现的装饰艺术则以圆润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著称。

1905年的Magnolia系列是新艺术风格的经典代表,以细腻微妙的手法展现出自然形态和绚丽的光影效果。Magnolia系列,在各方面都最大的程度的呈现绝美艺术和精湛工艺的完美结合。

1918年问世的Grape葡萄系列被视为新艺术风格的又一力作。其纷繁奢华的装饰部件展现出自然生态的多姿多彩——也更好地表现了银制器皿自身的光彩夺目。

Johan Rohde系列囊括了乔治·杰生最为亲密的合作伙伴、也是后继者Johan Rohde的杰出作品。在合作早期,Johan Rohde受到了新艺术风格的强烈吸引,而他后期的作品则渐渐地向装饰艺术风格靠拢。

Harald Nielsen系列是装饰艺术最为纯粹的代表。Nielsen在1927年发布的Pyramid系列以时间和运动为主题将生命的律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现代系列

在现代时期, 装饰艺术不断发展,继而出现了功能主义、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并最终形成了现代主义风格。

由Sigvard Bernadotte王子于1938年设计的Bernadotte系列展现出这位艺术家对平衡把握的深厚功力。今天,他的作品凭借干净利落的线条和永不过时的弧度设计,依旧体现着功能主义之精髓,堪称难以超越的经典作品。

Koppel系列囊括了这位艺术家最为优秀的作品。作为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创始人,他致力于将抽象外观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并以一位雕塑家的眼光观察周遭事物。事实证明,他取得了开创性的突破,其作品大胆独特的表现手法,影响延续至今。

Georg Jensen(乔治杰生)品牌简介

乔治杰生自1904年于丹麦成立至今,在全球12个国家拥有超过100家精品店。乔治杰生以打造独一无二的银雕器皿和银质珠宝起家,凭借独具匠心的设计、精湛细腻的工艺与卓越完美的品质,如今产品线覆盖了金银铂金钻石、华贵珠宝、手表、餐具、银雕器皿以及家庭办公用品,深得欧洲皇室青睐并成为丹麦皇室御用品牌。其纯净优雅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在全球备受赞誉,是丹麦最知名并最受欢迎的品牌之一。

1335335847160.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335335847301.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335335847441.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335335847160.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335335847441.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美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