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世界金融地标建筑
世界金融地标建筑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条街,你会好奇地去看看这条街究竟是怎样的吗?如果又有人告诉你,某某区域就是这个国家财富和资本的象征,你脑海里又会浮现出怎样的图景?在全世界分布着那么屈指可数的十来个地方,集中着这个星球大部分的财富,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与不可阻挡的魅力,它们是国际大都会金光闪闪的名片,是金融才俊们梦想中的圣地,是金钱游戏的场所,是富人的天堂,也是你我这样普通游客心中那不得不去的地标。
去到纽约,几乎人人都要专门去华尔街看看,华尔街的铜牛雕像一直是美国资本主义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也是外来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增,就连破产了的雷曼兄弟公司也成为了新景点。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末,纽约旅游局看准了华尔街的剩余价值,以深陷金融危机的华尔街为卖点,顺势推出冬游华尔街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
如果说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只是名存实亡的金融地标,那么,和华尔街齐名的伦敦金融城则可称得上是拥有800多年历史、历经过数次金融危机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全球动力之都。这个泰晤士河北岸的城中城,是伦敦金融业的心脏,也是世界上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方。伦敦金融城里,拔地而起的高楼与凝重的古建筑完美交融着。当年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那场世纪婚礼的举办地点圣保罗大教堂,便是伦敦金融城里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圣保罗大教堂的北面突兀着的未来派巴比肯建筑群,与教堂四周迷宫般的曲巷和古典屋舍形成强烈的对比,英国旅游局媒体及公关专员刘惠心介绍道,而最能让游客接近金融城核心的地方大概就是英格兰银行博物馆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英国各个时期银行发行的货币,还可以亲手触摸到标准大金砖。
说到大金砖,不得不提的便是迪拜黄金交易市场。作为中东最繁华的贸易港口,迪拜也因大量的黄金交易额被誉为中东的黄金之都。在这条位于迪拜城北达伊拉的黄金街上,金店充满每条窄窄的小巷,窗户明净,与闪闪发光的手镯、项链和耳环交相辉映,恍如一张金色窗帘。在中国游客心目中,迪拜就是财富和奢华的代名词,迪拜黄金交易市场是也游客的必游景点之一,五洲行国旅总经理王凯君告诉记者,此外,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阿拉伯塔、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还有棕榈岛等等都成为迪拜最让游客关注的地方。市场上的大部分迪拜的线路中,都会让游客去这些地方,真真实实地体验迪拜的财富和奢华。
其实,还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财富代表地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游客们最热衷的目的地。苏黎世的班霍夫大街是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的第五大道齐名的瑞士最著名的旅游、购物街道,但它更响亮的一个名号,则是全球最富有的街。到了班霍夫大街,几乎所有的导游都会故作神秘地说:大家注意,我们正经过世界上最富有的一条大街,瑞士银行和联邦银行的总行都在这里,而这大街的地下可就是这些银行的大金库,储藏着数量号称世界第一的金条。您正踩着世界上最多的金条!
当然,也有一些金融区域在旅游业界并不是那么有名气,但是,他们也都是货真价实的富可敌国。新加坡的金融区高楼林立,银行汇聚,是新加坡的聚宝盆。据生活在新加坡多年的朋友楚先生介绍,金融区是每一个在新加坡的人最向往的工作地点,因为工作在这里的人每天都可以俯瞰整个新加坡南部海滨和金沙湾,一种尽在掌握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旧金山的金融区有西海岸华尔街之称,这里也是个新旧建筑交融的地区。高高低低、样式迥异的建筑融合成一种不协调的美,入夜后这些大楼的灯火成为许多摄影师的最爱。
同样是摩天建筑群鳞次栉比的法兰克福金融区是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欧洲中央银行和世界许多金融机构都云集于此。德国魅力名城联盟的中国代表李朝晖介绍道:在金融区里,有世界四大证券交易所之一的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证交所的门口摆放着的一只牛与一头熊的雕塑深受游客喜爱。自华尔街铜牛立在纽约证交所门口以来,许多的证交所或股票交易场所门口通常会摆放一只牛的造型,寓意股市牛气冲天,却很少有地方会摆放熊的雕塑。股市不可能永远地是牛市,当然也不可能永远地是熊市,法兰克福金融区里的这一牛一熊,却多多少少反映了德国人那一板一眼的认真劲儿。
我最喜欢的金融贸易区域,则是巴黎的拉德芳斯。拉德芳斯一带,高耸的写字楼和现代建筑以及众多的景观雕塑,让人完全无法将它与依畔塞纳河而生的巴黎联系在一起,这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个巴黎。从老巴黎乘地铁到拉德芳斯出站的感觉很有趣,仿佛地铁穿越了时空隧道,把人一下从中世纪带到了现代世界。为追求宏大气派和对称之美,设计师把拉德芳斯广场和新区的代表建筑新凯旋门建造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和协和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上,两边的建筑依照高度的限制逐步建设,让整个巴黎显得整洁明快,法国旅游发展署中国办事处新闻媒体及公关助理李晓楼说,站在埃菲尔铁塔上,你可以透过以西堤岛为中心的巴黎城,看到这座城市的昨天;透过远处矗立的拉德芳斯,则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今天和明天。
中环
来到香港,光是欣赏美景与尽情购物显然不够。在这个具有纸醉金迷气质的国际金融之都,最应该做的是溯本求源,到金融业的心脏中环去看看,无论是股票交易所里,还是各色人等出没的传奇茶楼,都记载着这个城市发迹的秘密。
遍地黄金的中环中环是最能浓缩香港城市气质的地方,路两旁店铺上竖起的巨大招牌鳞次栉比,拥堵不堪的街上双层叮当车往来穿梭、斑马线前绿灯亮起时与之相伴的叮叮叮快节奏提示音以及步履匆匆的往来人流都在提示着你,这是一个充满压力和竞争,挑战与机会并存的快节奏大都市。
作为金融核心区,中环用遍地黄金来形容并不为过,不仅因为这里蕴藏各种商机,还因为众多金融机构对它都无比重视,这一点,从世界级银行总部盘踞的数量便可得知,路上走不了两步便随处可见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每天都顾客盈门,而那些世界顶级品牌专卖店巨大的橱窗中透露出来的,也是欲望与奢华。但这些,仅仅是中环的表象而已,想要深入探究,那就要顺着中环地铁站外的千诺道中稍微走一段,在康乐广场一转弯,此时,你来到了港交所香港、甚至世界的金融枢纽。不起眼的金融地标港交所的全称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尽管这个名字在多数时候都被其三字简称所替代,但出现频率却颇高,不仅在商业杂志与财经新闻中总会见到,就连香港的影视作品中也常常出现这里的场景,从早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电视剧里穿红马甲的刘青云、在大户室中指点江山的郑少秋到新近香港电影中以小搏大的吴彦祖,都曾出现在港交所那块红绿数字交响闪现,让人的财富瞬间爆发或缩水的数字屏幕下。
作为唯一经营香港股市的机构,港交所由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合并后组成,股票与期货的交割都要通过这里完成。尽管在荧屏上那些大起大落、紧张搏杀并不是在这里随时出现,普通人更无法亲自在这个金融心脏参与交易,但即便只是参观,也会被这特殊的气息所感染。
走进这处毫不起眼的老旧大楼,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交易大厅,被整圈玻璃包围的空间面积并不是太大,却透出一丝神秘,禁止拍照的标识更给这份神秘增温。透过玻璃,红马甲的工作情景一览无余,与大多数人想象中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来回的奔走、高声的喊叫与各种复杂手势,再重要的交易,也都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
交易所早就实现了全电脑化,无论何时都显得波澜不惊,对于流连昔日交易所热闹景象或者想一探其中究竟的人,旁边单独开辟出的交易所博物馆则是绝好去处,即便你是对股票期货完全不了解的门外汉,通过这个小小展厅中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工作人员的讲解,也能对香港证券有最基本的了解,这里不仅原景重现了飞纸仔、写黑板等古老又有趣的交易方式,还展出大量充满复古气息的设施:古老的黑色转盘电话是当年最重要的通讯工具,巨大的铜钟宣告了一只只新股的上市,而一个个重要事件的大幅照片的背景则记载着香港的光荣与梦想,让人如身临其境般穿越时空,走进香港的金融历史。
毁誉参半传奇茶室
交易所中的紧张会持续整个上午,而在中午休市时,这样的气氛会暂时告一段落,无论是交易者还是工作人员,此时都会解开领带,在后巷悠闲地抽一支烟,然后享受轻松的午茶时光。中环在饮食界的地位,几乎可以与其在金融领域的地位相媲美。无论是高档餐厅还是路边食肆,一家家名头响亮地盘踞于此。就像其他行业一样,金融界人士也有他们喜欢光顾的老字号,他们在这里交流信息、传播八卦,陆羽茶室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这家开业于1933年的餐厅位于距离港交所步行距离10分钟的士丹利街,门面低调的餐厅却充满各种传奇故事。某全港排名靠前的富豪在二层有长期包厢、某顶级明星的重量级绯闻在这里被狗仔队曝光、某过气影星雇凶在这里杀掉仇家不光是一段段的猛料让这里显得不平凡,就连餐厅的伙计,都有各自的故事。这里的每个伙计,几乎都服务超过20年。如果说那些好吃的点心菜品是陆羽的脸面,这些大叔阿婆就是陆羽的灵魂。大叔们虽然都上了年纪,但都腿脚干练。白色的对襟中式立领短衫总一尘不染,胸前两个口袋,因为领口纽扣紧系而让口袋呈倒八字地挂在胸口,口袋里一边装着小本子、一边是钢笔,随时给客人点单。大叔们走来走去倒茶招呼客人非常忙碌,而阿婆都慢悠悠的,它们胸前挂着长方的点心托盘,上面放满装点心的小蒸笼,在餐厅过道里走来走去,到客人桌前就稍停一下,用粤语询问客人是否要牛肉丸,或者是水晶烧卖。一过上午10点,便统统消失,再寻不到踪迹。
如果你觉得这里对每个人都服务一流,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一直以来,陆羽在很大一部分慕名而来的客人心中,是个服务很不好的样本。原因很简单,这些服务了一辈子的大叔们,在这里早就养成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气,这和陆羽以外那个香港商业世界中营造出的彬彬有礼,有很大落差。对熟客来说,陆羽像家一样,有种不用张扬的温暖,而对那些冒失闯进来的人,大叔们的态度或许冷冰冰的。这或许与港交所给人带来的争论一样,大富大贵的人会认为那是他们的福地,而在那里输掉身家的,则会咬牙切齿地诅咒它。
迪拜街头
行走到迪拜的黄金市场完全是偶然。我和朋友同行,来到迪拜老城。这个区域有一个著名的景点,还原了迪拜老村落的模样。那时候,迪拜还是一个小渔村,完全不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那繁华现代的模样。
曲折狭窄的村落道路让人很容易迷路,我和朋友走散。于是,我决定自己逛逛,循着清真寺的颂祷声,我从一个宏伟壮观的清真寺背后走进一条狭窄的弄堂。弄堂仅容一人通过,两边都是印度商人开设的小店铺,售卖檀香、花串,甚至还有佛像。一路走一路惊奇于这种阿拉伯国家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弄堂长约200米,走完,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街道、闪亮的玻璃窗、熙来攘往的商人装束人群,店铺里满满的金色光芒简直能闪瞎人的眼睛,我惊奇地发现,我已经到了迪拜著名的黄金街。
不到黄金街,就不知道金山是什么概念。迪拜黄金街享誉全球,这里是世界第三的黄金交易市场。每个第一次来到这条街的人,都会像我一样惊讶:这么多的黄金就这么随意地悬挂在橱窗里,假的吧?镀金的吧?这是我的疑问。不过连旅游手册都有说明,黄金街没有假货,如果发现是假货,政府会直接关掉这间店铺,并有严厉的处罚,所以,放心地买吧!整条街上,琳琅满目的店铺,挂着、摆着、堆着的,全部都是黄金制品,黄灿灿足以闪花人的眼睛。在这条街上,黄金是按重量,而不是按18K、22K及24K金工艺设计出售。24K金金条不仅可以有任何重量或形状,连金币也可铸造成22K和24K金。
也许是因为阿拉伯人对黄金的热爱,这条街上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黄金商人,说实话,谁会不爱黄金呢,尤其是那些设计精美的黄金首饰,其中很多还有非常先进的工艺,比如复杂的掐丝、压花、镶嵌等。设计出的金工艺品,只按重量、镶嵌珠宝的成色卖,款式设计并没有手工费用,所以价格极划算。这里主要的贸易对象并不是游客,而是类似于批发的黄金交易商,想象一下批发黄金,这几个字眼就足够让人眼前金星闪闪,更何况这里的商品很多都是金工艺的杰出作品,场景令人震撼。
迪拜有黄金街的原因之一,我想是因为本地人对黄金饰品情有独钟。当地人告诉我一个有趣的事,在当地,结婚的时候,女方家需要准备所有的嫁妆、婚宴以及所有婚礼的开销。同行的人说,迪拜男人太有福气了,娶个老婆什么都不用出。当地人急了:怎么可能,结婚之前,男方可是要给女方准备约2公斤的金首饰呢。结婚的时候,新娘虽然蒙着头、遮着身子,可是那袍子之下,该有多金光闪闪啊。不仅仅是黄金,迪拜以适合购物出名。因为整个迪拜就是个巨大的免税港,所以许多人慕名到这里购物。酋长国购物中心是我常去的地方,虽然是个老牌的购物中心,但通过改建,这里建起了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另一个比较新的购物中心就是迪拜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占地46.5万平方米,迷路是我在这里购物时的常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水族馆,据说那面三层楼高的水族馆幕墙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水族幕墙。年底,商品处处都在打折,除了各种世界名牌,小店里还可以讨价还价。经常看到身穿长袍的阿拉伯妇女,蒙着头面在这里购买名牌,随身携带的购物袋上往往有世界著名时尚品牌的商标。迪拜给我的印象,真是纸醉金迷,连一向不爱购物的我,回程的时候,特意比航空公司要求的时间提前两个小时到机场,为了去机场免税店再购物一番。机场免税店比起商场来说虽然小一些,但上下两层的大厅也足以让人挑花眼。奢侈品牌应有尽有,黄金店铺自然也有,还有一些迪拜特产的旅游纪念品,比如上好的椰枣中间夹着杏仁,买回去下午茶时就着咖啡当点心,美味十足。脚踩金库的班霍夫大街
我坐着准点到能够对表的火车进入了苏黎世火车站,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敞开的站台,看似悠闲的工作人员,是如何让这里的一列列火车准时、准点、准站台地停靠、行驶的,甚至两列车之间的换乘时间仅仅只有三分钟也不用着急。当然,这不是我的重点,我要的重点是迈出火车站的那一步。
从古朴而敞亮的候车大厅穿过,门口正对的大街让我有点犹豫。这是那条传说中的街吗?那个走在上面,都要随时收敛心神才不至于被深埋地下的黄金宝藏摄去魂魄的大街吗?我仅仅记得它的中文名字是班霍夫大街,和香榭丽舍大街或者是华尔街一样驰名的街道。
路边的标牌上,赫然写着:Bahnhof strasse。这个名字从字母让我确定了我的走向正确,当然也让略懂德语三五个单词的我,更加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个闻名遐迩的班霍夫大街,更应该叫做:车站大街。这赫然与美国那条叫华尔街的墙街,咱们北京的前门大街异曲同工了。
沿着这条1400多米的大街走下去,并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或是霸气外露。古老的建筑在路两边延伸,没有摩天大楼的压力,也没有镜面装修的耀眼。但是全球数百家银行就在这里,这里的脚下就是无数电影中看到过的那种长长通道、合金铁门、专用钥匙、特别密码等情节里描述的金库。我只能说,每一步走过去,都显得特别扎实。恨不能就在这条已经不让通车多年的路面上踩出一条通道来,或是沿着路边香甜的椴树,不是向前,而是向下探索一番。
不管路边楼顶上是UBS或者是瑞信的标志,也不管是踩过了哪位富豪的保险箱,这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要享受的,是我现在触手能及的快乐。遍布两边的表店,还有墙上不时飘荡的红底白十字,都在提醒你,这里是瑞士。而这条瑞士最著名的金融街,给你的并不是冷冰冰的钢蹦儿的感觉,也不是西服革履的颜色。它是历史的,也是活力的;它是凝重的,也是灵动的。也许,班霍夫大街,是属于繁华世界的顶尖荣耀;而车站大街,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那条路。
伦敦金融城
在世人的眼里,伦敦是世界上最富历史传奇和现代情趣的城市之一。她不仅以其丰蕴的文化内涵、美丽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者和留学研究人员,更以其深厚的金融基础、便利的交通、通讯和优越的金融经济政策吸引着世界上各大金融机构在此聚集。
独特的一平方英里在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东侧,有一块被称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这里楼群密布,街道狭窄,虽不像纽约曼哈顿那样高楼密集,但稳健、厚重的建筑风格和室内豪华、大气的装饰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世界上金融机构最为密集的地方,有世界最大的外汇市场和国际保险市场,有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和黄金市场,每年的国际债券占全球交易量的70%以上。而且,这里还吸引了2/3的世界顶级律师事务所聚集于此。这就是伦敦的金融城。金融城的英文名字是the city of London (伦敦城),因为容易混淆所以干脆称为金融城。在英国,金融服务业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原动力,现在金融城是英国经济的绝对中心。这里聚集了5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达6300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
最初金融城只是商人们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的地方。渐渐地,随着货物运输和保险业在那里发展起来,从17世纪下半叶起,那里已经俨然成为英国乃至全球金融垄断资本的心脏。更加有意思的是,金融城因其经济实力还拥有了独特的特权。金融城有自己的一套市政、警察和法庭机构。重大庆典时,即使是权力至高无上的英国女王也要等候伦敦市长将一柄市民宝剑献给她以后,才能进城。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现如今每天有35万名行人出入金融城,它似乎不是一个显著的旅游景点,但城里的街道却处处都写满了伦敦的历史。金融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幢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英格兰银行,从外形上看像座城堡一样。英格兰银行是国家金融系统的保护者,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富有的银行,因为它是全球最昂贵的货币英镑的发钞行。现如今银行早期的交易大厅,被改造成了英格兰银行博物馆,你若有兴趣,尽可以免费在博物馆内走马观花地溜达一圈,那里展示了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历史,仿18世纪末期的银行交易大厅,还有各个版本的英镑钞票、银币和罗马时期的货币。最奇妙的是你可以亲手触摸到标准大金砖!
金融城内的另外一大重要的建筑是一幢罗马式的石头建筑:皇家交易所。皇家交易所大厦门前的十根粗大的罗马石柱以及门前广场上骑马的威灵顿将军大铜像让整个建筑气势倍增。皇家交易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65年,建成后曾两次被毁,现今的大厦是2001年重新修整后的面貌。自从伦敦建城以后,它就一直是商人们进行贸易活动的中心。它还曾经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现如今里面是时髦的精品店和漂亮的庭院咖啡馆及酒吧,此时的你不妨在此歇息一下,喝杯咖啡顺道儿吃一小块儿芝士蛋糕,跟当地的金融精英们一起体验工作之余的闲适生活。
自从1986年,理查德罗杰斯设计了劳埃德保险大厦,伦敦金融城的都市风景线就此改变。创新设计与中世纪的街道相映成趣,与周围的典雅建筑相得益彰,伦敦金融城的建筑风格因此丰富多彩。现如今,金融城里建高楼的禁忌被打破,一座座摩天高楼获批并在城中心拔地而起。位于利物浦车站旁边的246米高的苍鹭大厦,便是伦敦金融城中一座新的地标性建筑。作为目前伦敦城内最高的建筑物,从初期规划,到最终正式竣工,整整经过了十年的时间。夜晚的苍鹭大厦在灯光的映衬下变得更加美丽,如果有机会就请不要错过这座已经获得了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可持续性卓越级评分的建筑吧。
金融城的生活零售商热衷于在金融城开店。因为该地区号称在工作日期间拥有英国最富有的人群,金丝雀码头购物中心便是新兴的办公购物区的代表之作。很多的办公大楼和购物中心、餐厅和公共广场共存,所以头顶上是办公大楼,低楼层却是购物商场和餐厅。大楼间互通,设计得很好。
同时,因为工作人数众多,金融城里面也有很多的咖啡厅、酒吧、快餐店。当然也不乏中档高档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圣约翰(St.John)是一家专营现代英国风味菜肴的餐厅,创立于1994年的St.John一向是美食评栏的常胜军,去年和今年均被获选为世界前五十大餐厅。也许是老板本身是学建筑的缘故,餐厅的设计也相当有意思。大面积的落地透明窗户搭配着质朴的木质桌椅,纯白的砖墙与温暖的灯光,几何线条的条理分明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松起来。名厨费格斯亨德森擅长从头到脚的烹饪动物身上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在他的菜里找到。Ye Olde Mitre 小酒馆的历史也很悠久,可以追溯到1547年,那时候人们就开始在这家小酒馆里畅饮啤酒了。想品尝美味的中餐,首推的当属背对着金丝雀码头的名为皇朝的中式餐厅,这里提供种类繁多的港式口味的菜品,最重要的是价格合理并且公道,因此在当地很受欢迎。许多去过皇朝的华人朋友都会说那有伦敦最美味的点心,料多实在。此外,在西印度码头那里还有酒吧一条街,都是值得一逛的好去处。
1.英格兰银行博物馆的参观时间仅限于工作日,免费对公众开放。工作日来还有很多银行供游客参观。 2.伦敦金融城市长的官邸周围有许多具有历史传统的景点,还有伦敦金融城步行游览之旅,开始时间:4月到9月下午2点,10月到3月上午11点。从金融城信息中心出发,每人票价6镑,优待票4镑,12岁以下小孩儿免费。 3.金融城白天各路金融机构的英豪纷至沓来,人口达到30万。但到了晚上和周末,就显得比别处冷清。建议游客在工作日白天参观。
华尔街
华尔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西起百老汇路东至东河,途经7个街区,全长550米,宽10米,这里的华尔是英文Wall(墙)的音译。1792年居住在附近的荷兰定居者为了抵挡英军入侵在东河到哈德逊河间筑起一面土墙横截曼哈顿,之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也就命名为墙街,即Wall Street。最终英国殖民者赶走了荷兰人,拆掉了这堵土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被沿用,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尽管华尔街是墙街,但它最早的地标却是一座教堂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三一教堂坐落在华尔街的西起点,这里曾经是美国第一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办公地,教堂后方的一块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是他长眠的地方。所以说,三一教堂的地理位置充满寓意,美国金融体系的健全者汉密尔顿长眠在这里,这里也成为美国金融中心的起点。值得一提的是,三一教堂在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国家宝藏中也有出镜,片中把三一教堂的地下密室安排成美国古老的神秘智慧组织济世会的秘密集会地点和藏宝地点,给这座古老教堂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三一教堂的正前方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但三一教堂并没有在这种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反而为这本来喧嚣的街道增加了些许宁静与祥和。据说,在华尔街还没有沦落为旅游胜地的时候,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这里做祷告,然后再回到证券市场的血腥绞杀中去。
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两旁是陈旧的摩天大楼,让人感到很局促。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华尔街的铜牛雕像原来就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口,当时,为了保证铜牛的安全,警察每晚8时在铜牛周围巡逻察看。这座铜牛塑像是由意大利艺术家狄摩迪卡设计的,铜牛身长近5米,重达6300公斤,无数前来观光的游客,都愿与铜牛合影留念,并以抚摸铜牛的牛角来祈求好运。铜牛最后被搬到与华尔街斜交的百老汇大街上安了家,虽然它已经不在华尔街上,但依然是华尔街的标志,是美国资本主义最为重要的象征之一,也是外来游客必到的景点之一。
早在20年前,许多金融机构就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我在街上很少看到那些衣着考究、步履匆匆的银行家,多的是不同肤色的外国游客,他们依然带着敬畏的表情在此游览,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著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中央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
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姚雨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