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饮食文化:子长煎饼制作技艺

子长县位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宋时,这里曾是西夏与金人激烈争夺的战场。因此,自古就有“西塞要径”、“边陲咽喉”之美称。一九三五年党中央、毛主席长征到达瓦窑堡,这里成了党中央所在地,“红都”瓦窑堡由此而得名。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不仅保留着大批民俗遗风,而且又是驰名中外的洋芋之乡,煤炭之乡和民间饮食文化之乡,而子长煎饼则是众多民间文化中的一支。

子长煎饼,历史久远,早在元末明初即已开始制作,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子长煎饼始制作时又厚又大,主要服务于军队的行军作战,到清代传入民间,制作工艺改进后成为民间群众逃荒、躲匪的“干粮”。因其制作简单,口味香美而流传至今。如今,在子长县齐家湾一带可查到历代传承人资料。

子长煎饼,原料为荞麦。将荞去皮成糁子,加水渗透和成糊状,再用萝过滤后在铁鏊上摊烙而成。成形后的煎饼,饼薄如纸,银白透亮。根据不同需要和不同口味,可制成大饼或小饼,大饼与小盖一样,小饼与手掌一般。其种类有:豆腐干煎饼,热豆腐煎饼,凉菜煎饼,稣肉煎饼,鸡肉煎饼等。食用时,根据各自的喜好,配以醋、蒜汤、辣油或凉汤等醇香扑鼻,酸辣味浓,久食不厌。

现在的需求量日益增多,于是煎饼经营业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仅县城就有固定煎饼经营户300多家,流动经营户200多人,日销售额达5万元以上,成为子长地方风味小吃最具代表性的“龙头老大”。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