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专家布什纳吉:“河南也可以成为世界的中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布什纳吉 冯冬艳摄

河南日报报道:作为国际最高文物保护机构的专家,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处的穆尼尔·布什纳吉先生已经在河南待了5天。4月16日,在国际古迹遗址日(河南)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谈起自己参观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洛阳龙门石窟等世界文化遗产后的感受,布什纳吉非常兴奋。他说:“河南应当为自己拥有这么多的世界级文化遗产感到骄傲。她不仅是中国的中心,也可以成为世界的中心。”

河南文物资源很丰富

布什纳吉表示,河南是一个文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一个省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国际上十分罕见。他称赞说,安阳殷墟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典范。

更让布什纳吉感到兴奋的是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他说,很多文物遗址是在地下,但我们还是应当努力将它们展示给公众。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并不矛盾,甚至可以同步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如果进行合理展示,会促进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河南做得很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需要组织更多年轻的外国人来河南,让他们感受和学习中原文化。

国际化交流很重要

考察期间,布什纳吉被省文物局聘为我省的文化遗产保护顾问。他说,“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国外的专家和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引进到河南,也会把河南的成熟经验和专家推介到国外,进行东西方的交流和沟通。”

布什纳吉认为,如何抵抗气候变换、时间推移、人为破坏等因素来进行文物保护,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因此,国际化的学习交流很重要。河南在文物保护方面需要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不仅是科研方面的专家,还应当是向民众普及文物知识的宣传员、对外交流的联络员。

布什纳吉还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关注点正从精英阶层的遗产向平民百姓的遗产转变。国外很多实例证明,在制订规划时就充分倾听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其保护状况往往是最好的。

相关链接

“国际古迹遗址日”设立于1982年4月18日。为提升公众和各级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在每年的这一天,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及其成员国都要举行一系列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的活动,比如举办科学会议、展览、摄影展、放映电影等。自2001年以来,“国际古迹遗址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如“水下文化遗产”、“土建筑遗产”、“工业遗产”、“水文化遗产”等。

除了在“国际古迹遗址日”举办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活动外,我国从2006年起还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目的仍是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