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申遗”路 不能不提的人和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泰顺境内廊桥遍布各地,这是始建于清雍正元年的横坑乡霞光桥。 翁卿仑 摄

泰顺廊桥“申遗”,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批泰顺文物工作者提出要保护古廊桥,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申遗”的说法。廊桥“申遗”真正被提出来,是在本世纪初。说起泰顺廊桥“申遗”,不得不提到几个人物,和几个历史瞬间。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萧云集。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第3版刊登温州摄影家萧云集撰写的《浙南廊桥有遗篇》,图文并茂。随后,此文又在《人民画报》上刊登。从此,一个外界探访了解泰顺廊桥的窗口打开了。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刘杰。也在那个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刘杰到了泰顺,青山秀水古民居、横跨深涧古廊桥,深深吸引了这位年轻人,他背起相机遍访泰顺。2001年3月,三联书店出版了刘杰所著的《乡土中国——泰顺》。该书卷首写道:“泰顺是浙南乡土建筑的王国,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大批优秀的乡土建筑保存下来。这些各具风采的乡土建筑在我们有兴趣研究的人眼里无疑是一座座等待发掘的宝藏!山高地远的泰顺,建筑因地制宜在山间河谷里自然生长,风格朴实无华,惟有横跨高山深涧之间、奔腾溪流之上的如虹般的木拱廊桥,才显露出泰顺的不凡。……”他在书里盛赞泗溪北涧桥是世上最美廊桥。该书出版后,引发了全国相关专家、学者对泰顺廊桥的关注,同时也引来了许多旅游爱好者。这本书也引起了泰顺相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泰顺文博馆馆长张俊介绍,2000年前后,关于泰顺廊桥的出版物陆续上市,也引发了他们“申遗”的念头。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钟晓波。同样是2000年,当时还在云南上大学的泰顺人钟晓波构架了中国廊桥网,凭着对故乡廊桥的热爱,他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丰富网站廊桥信息上。据钟晓波回忆,当时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都是通过中国廊桥网的咨询平台,来了解泰顺廊桥的。网站开通一年之后,在全国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廊桥粉丝。

在各种媒介的“廊桥热”影响下,2001年,泰顺成立了古建筑工作委员会,其中最大的工作内容就是保护古廊桥。该委员会筹建以后,马上就对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泰顺仙居桥进行了修复,为了防洪,修复后的仙居桥还抬高了1.5米。2002年5月,廊桥“申遗”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当时泰顺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泰顺县“申遗”领导小组。考虑到中国古廊桥主要分布在浙闽边境的11个县、市境内,各地的古廊桥彼此之间在风格、建筑传承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泰顺有关部门就提出了抱团“申遗”的概念。

2003年,浙江省文物局将泰顺、庆元、景宁的廊桥组成“浙南廊桥”申报世遗预备名单。张俊回忆说,当时省里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六项申遗项目,依次为乌镇、西塘、南浔三镇联合的“江南水乡古镇”、浙江青瓷窑遗址、杭州良渚文化、浙南木拱廊桥、杭州西湖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遗址。这标志着经历500多年风雨洗礼的泰顺廊桥迈出了“申遗”第一步……巧合的是,福建宁德市2004年要将“闽东廊桥”申遗,结果同样无功而返。

从那时起,整整走过了十年,廊桥联合“申遗”才又一次被浙、闽两省的文物局上报世遗预备名单,第一次走进了国家层面。
  
泰顺廊桥“申遗”,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批泰顺文物工作者提出要保护古廊桥,当然,那时候还没有“申遗”的说法。廊桥“申遗”真正被提出来,是在本世纪初。说起泰顺廊桥“申遗”,不得不提到几个人物,和几个历史瞬间。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萧云集。1996年11月12日,《中国摄影报》第3版刊登温州摄影家萧云集撰写的《浙南廊桥有遗篇》,图文并茂。随后,此文又在《人民画报》上刊登。从此,一个外界探访了解泰顺廊桥的窗口打开了。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刘杰。也在那个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刘杰到了泰顺,青山秀水古民居、横跨深涧古廊桥,深深吸引了这位年轻人,他背起相机遍访泰顺。2001年3月,三联书店出版了刘杰所著的《乡土中国——泰顺》。该书卷首写道:“泰顺是浙南乡土建筑的王国,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大批优秀的乡土建筑保存下来。这些各具风采的乡土建筑在我们有兴趣研究的人眼里无疑是一座座等待发掘的宝藏!山高地远的泰顺,建筑因地制宜在山间河谷里自然生长,风格朴实无华,惟有横跨高山深涧之间、奔腾溪流之上的如虹般的木拱廊桥,才显露出泰顺的不凡。……”他在书里盛赞泗溪北涧桥是世上最美廊桥。该书出版后,引发了全国相关专家、学者对泰顺廊桥的关注,同时也引来了许多旅游爱好者。这本书也引起了泰顺相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泰顺文博馆馆长张俊介绍,2000年前后,关于泰顺廊桥的出版物陆续上市,也引发了他们“申遗”的念头。

说泰顺廊桥,不能不提钟晓波。同样是2000年,当时还在云南上大学的泰顺人钟晓波构架了中国廊桥网,凭着对故乡廊桥的热爱,他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丰富网站廊桥信息上。据钟晓波回忆,当时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爱好者都是通过中国廊桥网的咨询平台,来了解泰顺廊桥的。网站开通一年之后,在全国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廊桥粉丝。

在各种媒介的“廊桥热”影响下,2001年,泰顺成立了古建筑工作委员会,其中最大的工作内容就是保护古廊桥。该委员会筹建以后,马上就对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泰顺仙居桥进行了修复,为了防洪,修复后的仙居桥还抬高了1.5米。2002年5月,廊桥“申遗”被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当时泰顺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泰顺县“申遗”领导小组。考虑到中国古廊桥主要分布在浙闽边境的11个县、市境内,各地的古廊桥彼此之间在风格、建筑传承上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泰顺有关部门就提出了抱团“申遗”的概念。

2003年,浙江省文物局将泰顺、庆元、景宁的廊桥组成“浙南廊桥”申报世遗预备名单。张俊回忆说,当时省里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六项申遗项目,依次为乌镇、西塘、南浔三镇联合的“江南水乡古镇”、浙江青瓷窑遗址、杭州良渚文化、浙南木拱廊桥、杭州西湖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遗址。这标志着经历500多年风雨洗礼的泰顺廊桥迈出了“申遗”第一步……巧合的是,福建宁德市2004年要将“闽东廊桥”申遗,结果同样无功而返。

从那时起,整整走过了十年,廊桥联合“申遗”才又一次被浙、闽两省的文物局上报世遗预备名单,第一次走进了国家层面。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