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花朵朵观文化大潮

在越西县以“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城”为目标建设进程中,文化建设的大场面前所未有。县城新文化体育广场、文昌大道、文昌酒店、星宿广场、科甲长街……越西开始在城市建设中,有意识地揉进了相应的文化元素。

因为独具文化底蕴,越西更具底气和魅力。在越西的城市规划里,文化特质被重新梳理,并更加凸显。文昌故里、零关古道、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在越西滨河大道的景观布局里,这些文化符号被一个个雕琢下来。

文昌故里是越西旅游起步的奠基石,也是越西旅游的龙头和支撑。

越西已经打好了算盘,做精品旅游,打好文昌故里这张牌。

昭觉:服饰文化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

2011年5月5日,中国·昭觉第二届彝族服饰文化节的完满落幕,标志着彝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至今,昭觉彝族服饰还保存着300多种款式、上千种配饰和上千种花纹。堪称凉山彝族服饰的“缩影”和“窗口”。由此具备的统领地位,决定了昭觉县被冠以“中国彝族服饰文化之乡”。

彝族是一个把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展示着斑斓的民族文化。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鲜艳的一朵奇葩,昭觉县以服饰文化为切入点,形成发扬文化为目的一个平台和加强昭觉对外宣传,塑造新形象的一个品牌和载体。

从2004年开始,昭觉县委、县政府便用“引领时尚、传承经典、品牌为魂、客户至尊”的市场理念、产业眼光、精品意识,全力打造彝族服饰文化节。

2011年12月15日,昭觉县彝族服饰文化展演团在第四届云南省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上,全面展示凉山彝族原生态民族服饰文化,好评如潮。

昭觉县把彝族服饰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纳入“十二五”规划。按照规划,昭觉彝族服饰将从家庭作坊经营向产业规模发展转变,市场定位将从彝族聚居区域向多民族地区甚至全世界推进。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