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而上的眼光看珠宝设计”(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不久前刚结束的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Haute Couture S/S 2012 Paris)期间, Wallace Chan首度举行了自己的个人珠宝艺术展。这位蓄着花白胡子,以创作可穿戴雕刻艺术品备受世界各地收藏家、博物馆和画廊垂青的华人珠宝艺术家正式将脚步踏进了全球高级珠宝品牌的舞台。他获邀参加今年第二十六届“巴黎古董双年展(BIENNALE des ANTIQUAIRES)”,成为首位华人也是唯一一家参展的亚洲及中国高级珠宝品牌。届时,Wallace Chan全新创作的30件作品将与Cartier、Harry Winston、Van Cleef & Arpels等九家奢侈珠宝品牌共同出现在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而我在其香港参观其充满禅宗美学的办公室时,他却笑称自己从不去想未来之事。

《21世纪》:个人高级艺术珠宝大多出现在博物馆和拍卖会中,它能与大品牌珠宝分庭抗礼吗?

Wallace Chan:个人珠宝艺术品牌愿意在博物馆中做个展,然后透过它走进一个名声的世界。但作品一旦进了博物馆,就等于站在一个三角形的审判平台中,被很多双眼睛从尖锐锋利的角度来审视,这与大品牌珠宝从一开始立意就不同。品牌的出现是因为要让社会购买活动加强,它必须要领导潮流,所以其创作必定要按照时代、现今消费能力甚至地域性来创作。当然也有以前和我一样,专注于个别性的有限市场的设计师走向品牌的方向,它是要保证量产的。而拍卖行在挑选作品时,会从工艺和原材料本身的价值来探讨。我的经验是,看作品能否满足市场需要。如果市场要多少你都能满足,这些作品是没办法升值的。

《21世纪》:您的定制珠宝既不受市场影响也不被客人左右?

Wallace Chan:我不看大牌的设计。人家已经做出来的趋势,我们再跟风就没意思了,太慢。你必须忘记他们正在做什么。我也从来没有画过图给客人。如果画图,就等于已经把作品锁定了。而且那只是平面的,创作时我是在三维空间中去探索宝石的美、光和色彩。客人也许会记得第一张图,但他不会想到第二次我会把工艺推到没有办法给自己呼吸时才停下来。他们只需要告诉我想做戒指或者耳环,这样就可以了,不用讲其他。我会从客人的谈吐、穿衣、从交谈的一个多小时来看他的个性,然后就按照这个感觉来做。就像画家能探索你的眼神里想什么,在互动里产生作品。

《21世纪》:与欧洲设计师相比,东方人在创作珠宝作品时更关注什么?

Wallace Chan:道、佛教、意境,这些是他们探索不到的。拿我自己来说,如果我想好十年后该干什么有什么成就,这其实是一个障碍。后天发生的事或者潮流,不是今天我们的智慧和经验能够准确扑捉到的。一开始我做雕刻,不知道自己会对冶金产生兴趣,也不知道自己能在天然的宝石中钻研美。在雕刻里面,我所看到的是一种模拟的心态。但模拟时你没法看到它内在的精神。当有一天你经历过形而下,就会自然而然探讨下一个世界,到达形而上的层次。

责任编辑:美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