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推动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生态保护

1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于巴黎总部举行,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候选名录的中国“黑龙江五大连池”,最终能否获此殊荣将在此期间揭晓。“申遗”工作启动两年来,对五大连池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的推动作用初步显现。五大连池位于我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黑河市境内,以世界著名火山和著名矿泉闻名遐迩。14座新老期火山在106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井”字形排列,喷发年代从史前200多万年到近代280多年前。由于境内的一条河流被新期火山熔岩流阻塞,成为底部连通的5个大型火山堰塞湖,即五池,五大连池因此而得名。目前,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获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两个世界级和十几个国家级“头衔”,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五大连池“申遗”工作启动两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生态搬迁等综合整治工作的进行,区域内生态资源得以初步恢复。沿湖、沿熔岩台地的约1.28万亩耕地的退耕已于去年完成。记者在五大连池采访时看到,沿着几个堰塞湖及熔岩台地200米内的区域已被去年的野草覆盖,今年的野草也开始大面积生长。截至目前,相继搬迁五大连池景区水泥厂、渔业连、五大连池农场四分场、五分场等四个整建制村共800余户;拆除三池矿泉渔村和熔岩台地上70户商服、南饮泉26户商亭、城区21家宾馆疗养院等影响环境建筑;总计拆除建筑13万余平方米,恢复生态绿地70余万平方米。五大连池风景区湖区管理处处长刘洪吉说:“由于几个池子附近的村庄陆续进行生态搬迁,再加之湖边耕地退耕,人为因素对池子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大减少,水鸟明显比过去增多。”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